陈忠实:“我想给我死的时候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docVIP

陈忠实:“我想给我死的时候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忠实:“我想给我死的时候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   4月29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4岁。   陈忠实常以一个“农民”自称。1942年,陈忠实出生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一个普通农家。从读书、参加工作到开始文学创作,他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1983年,陈忠实调入陕西省作协。专业作家的身份,使他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于是他索性决定从城镇带着铺盖,回到了老家农村的院落潜心创作。   为了创作《白鹿原》,早年,陈忠实到长安县去查资料,遇到一个朋友。朋友问他:按你在农村的生活经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资料还不够吗?怎么还要下这么大的功夫来收集资料,你究竟想干什么?   陈忠实当时就回答:“我想给我死的时候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   孩子多,生活负担重,家里的老屋已经破败不堪却无钱维修。遇到下雨天,家里甚至找不到一块不漏雨的地方睡觉。陈忠实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创作。最初就是拿着一个大笔记本在膝盖上写,直到1989年他才在一张小桌子上继续写。一张小饭桌,一个板凳,便成了他笔下中国乡村历史风云变幻的发源之地。   他说:“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这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   一部《白鹿原》,构思与准备两年,提笔写作四年。刚起笔时,祖屋前有一棵很小的梧桐树,等到小说写完时梧桐树已经成了可以遮阴的地方。当陈忠实把《白鹿原》手稿交给编辑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连生命一起交给你们了。”而负责此书编审的《当代》前主编何启治这样描述交稿时的陈忠实:“他嗷嗷叫了两声,然后就摔在沙发上,眼泪就流下来了。”   1997年,《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被改编为电影、话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部小说的发行量至今已超过500万册。曾有西方学者评论说:“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就在获奖后不久,陈忠实又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继续创作的力量。“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我站在我村与邻村之间空旷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湿了的原坡和河川,绿莹莹的麦苗和褐黑色的柔软的荒草,从我身旁匆匆驰过的农用拖拉机和放学的娃娃。粘连在这条路上倚靠着原坡的我,获得的是宁静。”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   尽管后来的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就连一般人弃之不要的芹菜叶、老莴笋叶,他都舍不得丢。他常说:“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标准看齐,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陈忠实为文执着痴迷,为人则宽厚磊落。这些年来,但凡有人向他索书求字,他从不吝惜。作家陈彦陪伴陈忠实走过了最后的日子。陈彦说:“先生素来低调、质朴,即使在病重期间,他和家人也总是不愿麻烦别人。每次问到有什么要求,他们的回答总是两个字:没有。”而他自己在去世前四五天,还躺在病床上为读者签名。   评论家李星说,陈忠实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人质朴忠厚,绝无虚荣之心和名利之心,他只有一颗专注人性、专注写作的心。   热议锐评:现在工匠精神是一个很热的词,我想,在文学领域我们依然需要一些匠人,去潜心营织。陈忠实潜隐四年,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将《白鹿原》视为垫棺作枕之书。“他顺着灞河往上走,没有人。他走上一道河堤,蹲着抽烟,抽完后仍然不想回家。”这是陈忠实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他当时写完《白鹿原》的感觉,我很能理解。这样厚重的文学作品写作,是在经营维系着另一个生命。哲人其萎,光启后人。陈忠实走了,我们为什么致以哀悼,不仅仅是《白鹿原》的伟大,更在于他让我们知道,在这样浮躁的时代,严肃文学依然可以打动人心,经久不衰。(温琼,“深圳评论”)   素材运用:经典;专注;痴迷;质朴;远离喧嚣;生命的厚重;工匠精神……   (资料来源:搜狐网、人民网)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