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听潮》《老北京的小胡同》北京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听潮》《老北京的小胡同》
二. 教学重点:
1、作者动用多种感觉器官和修辞手法描写事物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以形显声这种通感的方法描写事物。
《听潮》
一、文学常识:
作者:鲁彦,王鲁彦,原名王衡,浙江镇海县人,现代作家,本文原题为《听潮的故事》,节选自《驴子和骡子》。鲁彦出生于商人家庭,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走上了文学道路,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之一。他的作品以描写乡村小有产者和农民的生活见长,写当时的世态炎凉、悲惨的社会现实颇为深刻。他一生坚持“文艺为人生”“文艺为社会”的主张,写了不少好作品。短篇《柚子》是他五四时期的代表作,揭露了封建军阀的丑恶,表达了他的愤懑和不平;《黄金》是他五四以后的代表作;《童年的悲哀及其他》是他大革命以后的代表作,这时的思想是矛盾的;他的第四个时期的代表作是《野火》,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狰狞面目,反映了农民反抗力量的成长,是他创作的高峰。他著有《鲁彦选集》。
二、关于《听潮的故事》
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科搞世界语翻译,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他十分不满,因此触怒国民党政府,被撤了职。1929年到上海,先是失业,后是教书,并由此开始专业文艺创作。这一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假。起初被安排在一座突出在海上的幽静的房子里,过了四天,来了两个肥胖的外国人,寺里当家的让鲁彦夫妇让出房间。鲁彦不搬。以后的几天,当家的不来打招呼,和尚的脸上也没了笑容,饭菜也变坏了,里面还有虫子。临走的那一天,鲁彦跟寺僧开了个玩笑,从箱子里取出军队的制服穿在身上,把符号和徽章特意露在外面,当家的见了非常吃惊,连忙口称鲁老爷。鲁彦给了香火钱,当家的就办了一桌酒席饯行,又送了佛国的特产和蔬菜。这就是听潮的故事。
三、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读准音:
fólíngjiànànpìxián
佛 国 窗 棂赏 鉴深 黯辟开 琴 弦
lì háo xiàbō lagǔ
战栗 嗥 叫罅 隙拨 剌汩汩
2、写对字:
qióngmì mìnǎoyōu
琼 台 神 秘蜜 语恼 怒幽 静
3、解释词:
战栗:颤抖,形容因害怕而发抖的样子。
罅隙:裂缝。
汩汩:水流动的声音。
酣梦:酣畅的睡梦。
欣幸:欣喜而庆幸。
云汀:指云白色的海面。汀,水边平地。
慵懒:懒。
香客:进香拜佛的人。
壁垒:泛指防御工事。
四、课文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标题的特点:
本文主要是从听觉上写海潮的;用听潮作题目新颖并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3、从听的过程把文章划分段落,并且概括出段意:
第一部分:(1——4)写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及潮来时的状况。
第二部分:(5——21)具体描述观赏海潮的过程。
第三部分:(22) 作者抒发喜欢大海溺爱海潮的思想感情。
4、着重分析第二部分:(在读中体味)
这部分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5——12)
这一层描摹了大海哪些情态,突出了怎样的特点?给这一层加个小标题。
这一层描绘大海潮前的情态,温柔静谧——海睡图
作者是怎样描绘落潮时的情态的?
从听、视等感觉器官描写大海,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大海,第八段作者巧用通感的手法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沉睡的大海描写得细腻入微。
第二层:(13、14)
这是一幅海醒曲,同学们应反复朗诵,体味,突出兴奋有力的特点。
第三层(15—21)
这是一首大海怒吼歌,突出了大海的雄壮美,气势非凡,塑造了大海的伟大气魄。“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这是作者对怒吼的大海的高度赞颂,妻子的惊叫反映了大海的狂暴可怕,“我”的欢呼则衬托出大海的雄伟有力。作者热烈赞扬大海的雄壮,寄托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势,突出了海的气势。
小结:
1、景中寓情,情融于景。从描写大海的角度看,人物的心情感受起了衬托作用,从表达人物的心情角度看,描写大海正是表达对大海的溺爱之情。借景抒情。
2、多种感觉器官感受描写海景,以形显声的手法描写极为细腻。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大海写活了。
《老北京的小胡同》
一、文学常识:
萧乾,北京人,有长篇小说《梦之谷》,短篇小说集《篱下集》、《创作四试》等,散文集《落日》。萧乾是中国本世纪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1910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家境贫困,但靠天分、机遇和刻苦,他很快就在30年代以才华横溢的小说、特写、散文而享誉文坛和新闻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国生活七年成为惟一一个采访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向国内发回大量消息和通讯,在当时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1979年得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