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文化述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文化述论   摘 要: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时代文化丰富,并伴有多样性。由于地域广阔、环境不同,文化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草原地区社会变迁频繁、复杂,对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产生了更多不确定的影响。本文归纳整理北方草原地区的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及其特点,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资料。   关键词:北方;草原;新石器;文化特点   中图分类号:K8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001-06   一、兴隆洼文化   1982年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约8000~7000年,属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遗存。主要分布在辽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其遗址相对较多,主要有查海、金龟山、白音长汗、盆瓦窑、南台子、西寨、东寨、上宅等,分布范围北起松辽分水岭,南到燕山南麓,东起医巫闾山,西抵大兴安岭。   兴隆洼文化的遗迹有房址、聚落。房址多为圆角方形半地穴式建筑。聚落有环壕、非环壕两种。其生产、生活工具有石器、骨器、陶器、玉器和蚌器,主要以石器为主。石器的代表性器具有打制的肩锄形器、磨制的斧形器,此外还有琢制和压制石器。骨器主要有骨锥、骨鱼镖、骨匕形器和骨刀等,此外,还出土了一支能发出四种音列的骨笛,对于研究音乐史和乐器史具有重大的意义。陶器为手制砂质陶,陶色以灰褐和黄褐为主,普遍饰有复合纹,胎壁厚重,质地松软,制作水平不高,最典型的特征是盛行平底筒形罐和之字纹。玉器有工具类,如玉匕,还有装饰类,如玉?i,从出土的大量渔猎的石器、骨器以及动物骨骼可以看出,兴隆洼文化的经济结构中,渔猎经济占主导地位。从敖汉兴隆沟遗址发现的粟、黍作物炭化遗存、陶器制作水平的低下以及房址和聚落形态来看,农业在这一时期业已出现,并成为一种补充性的经济活动。   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遗址总面积4万平方米,环壕半地穴式内外房址158座,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聚落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被考古界赞誉为“中华远古第一村”。   遗址墓葬多为居室葬,共30座。居室墓位于居住面之北临穴壁或四角,为土坑竖穴墓,另外还有1座人猪合葬墓。   二、赵宝沟文化   赵宝沟文化是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聚落遗址为代表。关于赵宝沟文化的年代范围,目前有三种观点:杨虎认为是公元前5200~4470年左右[1],刘国祥认为距今7000~6400年间[2];索秀芬则认为是公元前5500~4500年间[3]。其主要遗址有赤峰市敖汉旗小山、南台地、翁牛特旗小善德沟、林西县白音长汗等10多处。小山遗址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南边缘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出土陶器、石器、胡桃楸果核等。遗物具有鲜明的特征,如尊形器上的猪首蛇身图像,头部由猪、鹿和鸟首的形象混合而成,猪首下作蛇身,鹿首和鸟首右侧纹饰,类似羽翼。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的龙崇拜具有重大意义。南台地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东约30公里的教来河左岸的南台地村,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表约有40余个半地穴式的房址。出土有尊形器、高足盘(器盖)等。其中5件尊形器、1件高足盘、1件器盖饰有鹿首神兽、鸟纹等纹饰。   赵宝沟文化的聚落遗址规模,大致可以分成大中小型三类。房屋均为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建筑,房屋按照使用功能来看,大致有公共性活动场所、居住性房屋和具有祭祀功能的房屋。其生产、生活工具有石器、陶器,还有少量的骨器和蚌器。石器主要以磨制石器为主,种类较多。石耜是赵宝沟文化最典型的器物,扁平正锋,材质为板岩和硅质灰岩,坚固耐用。陶器以夹砂陶为主,陶色以褐色为主,少数黑色,还有泥质红顶钵。典型的陶器为筒形罐。普遍饰有压划或压印的纹饰。另有一些人面像、异形陶器等特殊器类。   从赵宝沟文化遗址内出土的马鹿、野猪、狍等动物骨骼以及鱼骨、软体动物贝壳可以看出,赵宝沟文化的经济结构中存在渔猎经济。   三、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发现较早,20世纪初即先后有日本学者鸟居龙藏、瑞典人安特生、加拿大人步达生、法国神甫桑志华、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等在赤峰境内进行野外考古调查和遗址发掘。红山后出土的文物引起了日本考古界的关注,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对红山后遗址进行发掘,发掘了墓地和第一、第二住地址。后由于战争的原因,红山文化的考古工作几乎停滞。一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初,才有所进展。除国外学者,中国学者也对红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贡献颇多,如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佟柱臣等,先后对赤峰城东到红山嘴之间和赤峰、凌源等地进行考察,都有重大发现。1954年尹达对红山后遗址进行仔细分析和探讨,红山文化由此得名。   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其分布范围大体是以赤峰为中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