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挖掘民族音乐美的元素,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摘 要】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挖掘民族音乐美的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并将民族音乐传承下去,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更显得重要。在多年的音乐教育教学中,笔者一直在努力探讨研究,并付诸实施。
【关键词】挖掘;民族音乐;培养;审美;情趣
在《中小学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更显得重大。挖掘民族音乐美的元素,将中国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来挖掘:
一、民族音乐的特性及旺盛生命力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56个民族,56朵花》唱红了大江南北,正是这56个民族的无限的音乐创造才能,才谱写出许多这样绝妙的音乐作品来。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数的31.7%,各民族间在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且经久不衰。民族音乐以其原始、古老、质朴而著称。通过现代各种新闻传媒作为载体,为民族音乐传播提供了展示舞台,许多民族音乐再一次焕发出青春。如:《阿佤人民唱新歌》(佤族)、《北京的金山上》(藏族)、《马铃儿响来玉鸟唱》(彝族)……这些优美动听的歌曲,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内涵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美的内涵,音乐的美体现在让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被音乐中的“真善美的思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作为中国人,在重大场合,当升起中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多少人会被其震撼心灵的乐曲所感染,人们怀着神圣、庄严的情愫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中,让听者热血沸腾,产生敬畏感。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1.何谓音乐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美学角度来看,只有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有了对音乐美产生美的体验,才会有可能对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对音乐产生审美评价,形成感受美,创造美的欲望,从而达到情感升华,成为一名音乐艺术的欣赏者、审美者。
2.民族音乐的美感物质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元音乐文化”的国家。各个民族间相互融汇、交流、渗透,形成了一个多类型、多曲调、相包容的音乐大舞台。从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演驿过程看,由古到今,由南到北,由中原到边疆,构成了一个大音乐“交集”,形成一个音乐长廊。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各个地域间形成典型风格的民族音乐。西北高原的高亢、粗犷。如:《山丹丹花开》、《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江南水乡的优雅、轻柔、舒缓……这将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的最佳素材,为教育学生热爱音乐艺术,热爱美好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教学中将民族音乐与审美情趣结合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音乐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而民族音乐正好具备这样的功能。每一首歌,每一首乐曲,都具有思想性和美感元素融入其中。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尽量做到:
1.民族音乐审美教育应有针对性
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已有20余年,熟知小学阶段音乐教材编排体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年级段,对民族音乐进行选择。低年级段选择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哇哈哈》、《春晓》、《我爱北京天安门》、《我中草原小骑手》(蒙古族)、《数鸭子》、《红星歌》等。由于低年级儿童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情趣悟性较差,采取粗略地讲一讲音乐所蕴含的美,然后听一听、唱一唱、跳一跳、演一演。还根据性别、喜好的不同,让男生敲敲打打,女生跳舞表演,从中感受音乐的美。到了中高段,学生已初步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渐渐能感悟民族音乐的美感,这时,笔者就选择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的音乐。如:《茉莉花》、《长江之歌》、《花儿与少年》等,让学生听唱,演一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美。
2.民族音乐审美教育应有选择性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多少理想追求与音乐梦想。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具有反映民族历史的、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