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事记40-0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 自建国初到现在,大营小学立校六十多年来,发展沿革,走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发展之路。按秦皇岛市教育局关于做好《秦皇岛市教育大事记》编纂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组成了有丁宝泉、雷春雨、卢金平、陈志伟、陆士民、郭焕然(后补)为成员的编委会。我们本着保护教育文史资料,丰富学校文化,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本校立校五十多年来的丰硕成果,进行了总结回顾。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丁守俭、林春和两位老人。本《大事记》共分八章,包括自1940年11月建校以来到2009年月12月历时六十年的发展变化情况。 由于我们能力有限,加之历时久远,很多当事人已故,《大事记》中难免出现差错、遗漏,望广大读者赐教。 大营小学编委会 2009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建  校 (1940年~1956年) 建立完全小学  (1956年~1968年) 第三章 农村中小学下放到大队  (1968年~1976年) 第四章 地震后学校重建 (1976年~1980年) 第五章 初中乡联办 (1980年~1995年) 第六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1995年~2004年) 大营逸夫教学楼建筑情况  (2000年~2004年) 第八章 大营小学附设幼儿园建设及完善情况(2005年~2009年) 第一章 建 校 1940年~1956年 大营最早的学校教育,始于1940年。当时只有三个教师,一到四年级140人,三个教室,林平任校长。 林平校长带领三名教师给学生上课,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教科书,只是一本油印的小册子,几个人只能用一本书,或是相互抄写来维持学习。 解放前的大营小学教育,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动荡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缓慢的。1949年解放后学校开始步入正轨,有教师五名,林平任校长,学生人数182人。 建立完全小学 1956年~1968年 由于教育的发展,1956年建立了大营完全小学。学校教职工8人,张书元任校长,班容量达40人,在校生人数240多名。 1962年本地区发生特大洪水,校舍全部冲塌,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张校长组织群众,带领师生进行学校重新翻建,重建教室12间,宿舍2间。 当时的大营小学教育教学很有起色,升学率居全公社之首,教毕业班的教师郑善久,每年都受到公社的表扬。 农村中小学下放到大队 1968年~1976年 1968年后,由于采纳侯、王建议,国办教师各自回村任教,林平又任大营小学校长。教学班增多,共计8个教学班,教师14人,学生250多人。 在此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的高峰,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外出串联,张贴大字报,也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约停课两年,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地震后学校重建 1976年~1980年 1972年周树恩任大营小学校长,至1993年8月,一干就是20余年,期间,1976年的大地震又把整个校舍震塌,师生无法上课,周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自己动手在校院搭起临时简易棚。1978年重新建新校舍两排共18间。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其中有两名学生因体育上有特长,被上级选中。曹凤英被市录用为竞走运动员,丁爱军被省录用为柔道运动员。1980年赵洪源任大营小学校长一年其间,在前院又盖一排(9间)瓦房。 第五章 初中乡联办 1980年~1995年 1980年,公社搞初中联办,各小学的初中学生又统一到社办初中就读,这样不仅节省了师资力量,而且教学质量显著上升。1993年9月由陈志伟任校长,陈校长任职期间,日夜为学校的发展操劳。在教学上要质量,严谨治学,积极带领15名教师勤奋工作,使大营学校的教学质量年年居乡之首。同时,为解决学校资金缺口问题,又搞了校园经济——栽种葡萄,积极为学校创收。因校园经济规模突出,学校在1994年获省、市校园经济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1995年~2004年 早在上个世纪末,为落实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和到20世纪末,在全国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国家教委决定建立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进行评估验收和表彰奖励制度。省政府规定每三年复查一次。“普九”评估标准包括: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几个方面。 1995年大营小学有教师12人,其中民办教师5人,学生248人,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完成率为100%。学校占地面积为11238平方米(包括小营、韩营的校舍),建筑面积为1143平方米,其中危房有27间。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基本达到二类标准,图书2999册,生均12.1册。

文档评论(0)

rKSIaVVUZ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