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卓越计划”背景下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青年教师是我国普通高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卓越计划”创新人才培养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是高校顺利实施“卓越计划”的有效保障。本文介绍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和要求,分析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提出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卓越计划;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23-02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其中,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发源地――德国,于2004年首次提出打造精英大学的设想,并于2006年开始实施大学“卓越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创新型国家,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而高校教师是“卓越计划”的具体实施者。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约149.69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约60.05万人,占40.12%。可见,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也是“卓越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而目前青年教师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普遍不足,与“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探讨“卓越计划”背景下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对“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指出,“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卓越计划”的推出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实践教学不足问题,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的主要培养模式是“统筹安排,分阶段培养”。“卓越计划”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实施层次,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阶段进行人才培养。
为提高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要求各培养阶段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累计时间应达到1年,基于这一考虑,形成了“卓越计划”各层次全日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1)本科采用4年学制,推荐“本科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进行企业学习和毕业设计。(2)硕士采用2年学制,推荐“硕士1+1”模式,即1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工作。(3)博士采用3~5年学制,推荐“博士3~5”模式,除学习学位课程外,工程博士生主要参与项目研究或产品开发。
(三)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
“卓越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工程学科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工程实践是工程学科的本质要求,也是工程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与能力直接决定其能否胜任工程人才培养重任。
“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充足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工程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只有具备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熟悉工程技术领域的教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对教师团队而言,“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三个方面:①扎实的工程设计开发能力;②超凡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③突出的工程科学研究能力。当然,现阶段许多高校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要完全达到上述要求还很困难,“卓越计划”实施高校可根据其教师队伍现状,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作具体需求,对授课教师重点提出某项能力的要求。从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考虑,培养不同类型卓越工程师对不同层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最低要求见表1。
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的大多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同类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中引进,这些“从校门到校门”的青年教师虽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工程实践能力普遍不足,与“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尚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国大多高校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培养模式,忽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