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实践心得--《李有才板话》给我们的启示.docVIP

群众路线实践心得--《李有才板话》给我们的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众路线实践心得--《李有才板话》给我们的启示 其中包括群众关系特别好、外号气不死、能顺口编快板的李有才。阎家山的群众应该是住在村东头喝稀饭的普通百姓,而不是住在村西头吃烙饼的村干部。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就必须到东头去。在《李有才板话》中,章工作员之所以常在村里工作,却在群众揭发村长阎喜富之前从来也不会想到有这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他平时经常联系的是西头的村官、富人们,而很少光顾东头的老槐树。 2013年下半年在全国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把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之病,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我又联想到并重温了赵树理同志在抗战时期发表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感到其中反映的人和事,虽然已经事隔70年,但对今天的教育实践活动,仍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启示。   第一,联系群众首先要搞清楚谁是群众。群众一词,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另一个则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强调的是联系群众而不是联系干部、联系党员,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所指的群众就是数量上居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李有才板话》写的是发生在我国北方一个叫阎家山的小村子里的事。阎家山这地方有点古怪,村西头是砖楼房,中间是平房,东头的老槐树下是一排二三十孔土窑。西头住的都是姓阎的,其中包括抗战以前连续做了十几年村长的阎恒元;中间也有姓阎的也有杂姓,不过都是些在地户;只有东头特别,外来的开荒的占一半,日子过倒霉了的杂姓,也差不多占一半,姓阎的只有三家,也是破了产卖了房子才搬来的。其中包括群众关系特别好、外号“气不死”、能顺口编快板的李有才。阎家山的村情概括起来就是东贫西富,西官东民,所谓“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所以,阎家山的群众应该是住在村东头喝稀饭的普通百姓,而不是住在村西头吃烙饼的村干部。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就必须到东头去。如果只到西头不到东头,那就是搞错了方向和对象。   第二,联系群众必须要到群众中去,跟群众打成一片。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这是江苏省委提出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要求。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向上攀登经常被当成了硬约束,而向下扎根却变成了软任务。联系群众即使不是联系领导,也是走走过场,听听汇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扎不下根,不能与普通百姓亲密接触,因而也很难听到百姓的心声。在《李有才板话》中,章工作员之所以常在村里工作,却在群众揭发村长阎喜富之前“从来也不会想到有这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他平时经常联系的是西头的村官、富人们,而很少光顾东头的老槐树。所以,即使东头的老百姓人人耳熟能详的快板“一只虎,阎喜富,吃吃喝喝有来路。当过兵,卖过土,又偷牲口又放赌。当牙行,卖寡妇,什么事情都敢做。惹下他,防不住,人人见了满招呼。”章工作员也不清楚。为什么李有才的新快板一念出来,东头的年轻人不用一天就都传遍了,可是想传到西头就不十分容易呢?小说中有交代,因为村子虽然不大,但却泾渭分明。西头的人不论老少,没事是不会到东头的老槐树底下闲坐的,就连西头的小孩偶尔去东头的老槐树底下玩—玩,被大人知道了也会骂他们:“下流东西!明天就要叫你到老槐树底去住啦!”因为有了这层隔阂,李有才的快板才很不容易传到西头。这也是阎家山的独特村情。倘若不了解这个村情,那类似章工作员这样的上级干部,就十有八九会变成聋子和瞎子,甚至被村干部们牵着鼻子走。   同样是上级领导,县农会主席老杨同志之所以能够很快熟悉和了解阎家山的村情,并和群众打成一片,就是因为他找准了方向,找对了对象。新任村长广聚邀请老杨到他家里吃饭,被老杨婉言谢绝,主动要求兑些米到老百姓家去吃。加上阎恒元的有意使坏,以为他在群众家连吃两顿糠就会呆不下去,于是才有机会认识了村子里最穷的老秦。而且,他在老秦家吃第一顿饭就意识到端给他的汤面条是老秦另外给他准备的小灶,并主动要求不搞特殊化,跟老秦家一起吃山药蛋南瓜。他本来想找村主任谈话了解情况,可听了模范歌的顺口溜之后,马上意识到村里工作的不实在,并决定跟老秦家一起干农活,拉近距离,了解实情。他还故意当着群众的面向村长广聚放出狠话:“没有见过这种村长!农救会的人到村里,不跟农民谈话,难道跟你村长去谈。”并且当着群众的面撤了一问三不知的村农会主席张德贵的职,从而让群众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篇二: 部门及员工绩效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