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裂缝控制探索之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裂缝控制探索之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论文大小:?0.00 B浏览次数:?517论文评级:?3刊号:?/Category_210/Index.aspx资讯?/Category_370/Index.aspx建筑记忆作者:更新时间:?2014年06月09日本周下载:?1论文摘要014年初,一场在北京召开的科技公开讲座上,王铁梦教授长达半天的报告没有听众中途退场,散会后他立马被参会人员包围了几层,大家被他详实、丰富、科学而又简单易懂的混凝土裂缝理论和实践阐述所折服。有谁知道,年逾八十高龄的王铁梦教授,依然奔波在混凝土裂缝“防治第一线”,而他“手到病除”的高超“医术”来自他年轻时的一时好奇。“作为一个拓荒者艰难前行,一路上风风雨雨,期间遇到数不清的困难,实践的需求让我始终不离不弃,跌倒再爬起,这一路走了将近60年,当时一个小小的想法改变了我一生的追求和生活轨迹,这一探索之路竟成了我的终生事业和追求。”王铁梦,曾先后任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副院长和副总工程师,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和宝钢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上海浦东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协调专家组组长,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广核电、国核设计研究院技术顾问,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大学客座教授。?梦从这里开始?时光倒流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解放后第一批大学生,我赶上了新旧交替的伟大时代,年轻气盛的我不愿虚度光阴,希望为祖国建设做一点贡献。在大学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我计划学习建筑艺术专业,梦想做一名建筑师。当时正值建国初期,东北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我在东北156项重点工程中进行毕业前的实习,这也是我对建筑行业最早的接触实践。同时做为苏联专家的俄文翻译,每到一个工地,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我的翻译向苏联专家提出许多建筑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其中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便是建筑物温度伸缩缝和变形缝问题。在铁道部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厂、沈阳电机厂、沈阳某变压器厂、鞍钢大型轧钢厂工地进行教学实习时,现场工程师们提出了许多类似问题,直觉告诉我,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设置与裂缝出现规律无明显直接关系,而这与当时苏联规范规定是有一定矛盾的,苏联专家认为这纯属偶然现象,苏联规范是按苏联经验和弹性理论决定的,应该无条件执行。而当时我感觉偶然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必然规律,于是开始查阅资料,发现并没有先驱者对这一不起眼的课题进行研究。不成为学术界研究问题,却是规范性质问题而且是国际性规范问题,年轻的我热衷于建筑艺术的研究,梦想当一名建筑师,当时计划将建筑师的梦想暂时搁置一下,先抽点时间搞搞伸缩缝问题,然后再从事心爱的建筑艺术专业。然而,没想到对伸缩缝与裂缝控制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一发而不可收,随着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越多,发现其涉及领域之广,问题之多,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在茫茫知识海洋中,查不到对口资料,路该怎么走,茫然无绪,只能作为一个拓荒者艰难前行,一路上风风雨雨,期间遇到数不清的困难,实践的需求让我始终不离不弃,跌倒再爬起,这一路走了将近60年,当时一个小小的想法改变了我一生的追求和生活轨迹,这一探索之路竟成了我的终生事业和追求。最终,我悟出控制裂缝的新理念,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有害程度是可控制的,工程师的全部艺术是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解决裂缝问题最好的设计原则是应用“抗与放”的设计原则,辩证统一了设缝与无缝两大流派的各自观点。?对苏联规范提出异议?确定探索研究“偶然现象”的切入点??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当时正值全国学习苏联的高潮,苏联专家认为苏联规范是根据苏联建设经验和弹性理论计算决定的,执行这一规范的有东欧的许多国家如民主德国,以及中国。工业建筑框架结构温度应力的计算是按前苏联“单层工业厂房柱结构计算理论”,该计算理论依据是弹性假定,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和结构长度成正比即线性关系,柱间剪刀撑大大增加框架侧移刚度,不算则已,一算应力过分偏高(热弹理论计算工程不仅数量级偏高而且有可能产生定性误差,如某核电站核岛实际工程裂缝出现在理论计算的受压区,而受拉区反而安全无恙),故当时只好按苏联温度伸缩缝许可间距进行设计。一般认为如果设计院按规范留了伸缩缝,则结构开裂的责任由施工方负责;如果设计没有留伸缩缝,则结构开裂由设计方负责,这样就把是否留伸缩缝作为开裂判断的唯一依据。对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来讲,当时国内执行的设计规范也是照搬了这个规定;这些规范是必须执行的“金科玉律”。然而,1954年夏天,即毕业前实习,苏联教授带我们去苏联援华项目——铁道部、机械部、冶金部的多个工程现场教学实习时,我在厂里发现一栋新建的长度150余米的铸造车间并没有设伸缩缝,这个长度超出规范规定3倍的建筑物没有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