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书院的仪式教育活动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传统书院的仪式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祭祀仪式、讲会仪式和尊师仪式。神圣性、表演性和教育性是传统书院仪式的显著特点。书院仪式教育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传统书院仪式活动对当代高校仪式教育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高校仪式教育活动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高校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学术自觉和自由精神、高校仪式教育活动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属性。
关键词: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现代价值
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和文化史上发挥过重要的影响。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有实行“书院制”的有益探索。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蕴涵着许多优秀的因子,其注重仪式教育活动对士子的培养即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传统书院的仪式教育活动,分析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特点,进而探讨其对当代高等教育的价值和启示。
一、中国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类型
“仪式”这一专有名词早在19世纪就已出现,主要是表达人类经验的一个范畴存在。[1]仪式教育活动的本质是通过情境设置聚集情绪,强调情绪渲染和情绪调动在学习中的作用。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的诸多仪式教育活动,无一不体现着书院教育家们通过情境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功能。中国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一)祭祀仪式教育活动
祭祀活动是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书院的标志性特征,被很多书院研究专家视作书院的“三大事业”之一。[2]书院的祭祀仪式主要包括释奠礼、释菜礼和祭祀先贤。
中国传统书院自创建以来大多非常重视祭祀活动,早在北宋初年,书院中就已经存在祭祀活动。岳麓书院的祭祀传统从北宋一直延续至清代,规模不断扩大和完善。《新增丁祭公费记》中详细记载了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年)岳麓书院的祭祀仪式教育活动。“鼓乐彻三日夜,鞭爆应山谷,约数万响不舍,燃灯起朔日,讫于望日,历半月乃止。”[3]从宋初至晚清,书院祭祀活动一直是书院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延至清代,更是出现了戴钧衡所言的“今天下郡县莫不有书院,亦莫不有崇祀之典”[4]的情形。著名的徽州府紫阳书院关于“祀典”有着明确的章程,特别对祭祀仪式有详细、考究的规定。[5]卷三祀典江西白鹿洞书院每年在郡守送生徒入院时举行释菜礼,每年春秋仲月仲丁日举行释奠礼。在祭祀仪式前,所有参加仪式之人都需要“斋戒三日,不饮酒,不茹荤。散斋二日,沐浴更衣,宿于别室。致斋一日宿于洞中”[6]。此外,一些书院学规中还对祭祀仪式中学生不重视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惩罚,如,河南紫云书院规定书院释菜仪式中如果生徒“或托故不至,或跛倚笑语,礼貌不肃者,各纪过一次,实贴讲堂壁上”[7]。
与官方教育机构的祭祀仪式相比,传统书院祭祀仪式教育活动最重要的特征即祭祀先贤或乡贤。书院祀贤仪式即是对官方“庙学”的延伸,又是“庙学”的补充,也是书院祭祀仪式的亮点所在。北宋初期的书院主要是祭祀孔子,从南宋之后,书院多设先贤祭祠,周敦颐、二程、朱熹和王守仁等理学大师多为崇祀对象。至明代,祭祀王守仁、陈献章等不同学派人物的书院增多,延至清代伴随乾嘉汉学的兴盛,书院又增加了对汉学大儒的祭祀。书院祭祀仪式中很重要的功能是通过祭祀先贤来传播道统和传衍学派。
(二)讲会仪式教育活动
书院讲会时间较为固定,会期一般为月会、大会两种。明代是书院讲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如“区间联合大会”、“各级联属大会”等。[8]清代书院讲会制度更为成熟,讲会仪式教育活动也更为正式。例如,陕西关中书院资料中有记载:“每月四仲月,一会讲。讲日,午初击鼓三声,各具本等服帽,诣至圣前四拜礼,随至冯恭定公少墟先生位前,礼亦如之。礼毕,向各宪三恭,然后东西分班,相对一揖就坐。以齿为序分,不可同班者退一席。讲毕,击磬三声,仍诣至圣前,肃揖而退。”在每次讲会前,会友还需要“斋戒三日”、 “习礼成而后听讲”[9]。由此可见,关中书院讲会仪式明确具体,甚至连讲会当日的服饰都做了具体规定。
明清时期讲会颇为盛行的徽州府,书院讲会形式更为多样,有院会、邑会、郡会和四郡大会等。徽州府大小书院每次讲会前都举行仪式教育活动,并且格外庄重。例如,徽州府紫阳书院大会于每年九月十三日开讲,讲会当日,“会赞先设先师位于堂上,设香案,会友如期咸至,至者升堂,揖先师、次揖会宗、次揖会长以下,交实录于先师前”,之后,举行一系列仪式活动,最后,分班揖,歌诗而散。九月十五日,朱子诞辰,还特别举行释菜礼,其后继续会讲,至十六日散会。
总体而言,传统书院的讲会仪式明显分为讲会前准备仪式、当日迎接宾客和会友仪式、谒圣谒贤仪式和讲会辩难仪式等几个主要的阶段。每个仪式过程都有严格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传统书院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