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诗歌教学与道德素质教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教学与道德素质教育 在我国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道德素质教育已被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位置,它能奠定做人的基础,推动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而诗歌教学以其独特的方式与魅力成为实施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引导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但诗歌教学的这一重要功用在现今的教学中却为一些学校和老师所忽视,一些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忽视诗歌教学的德育功用,一味在学生的“背”上下功夫,只求学生能机械记住,在今后的考试中能够实现“知识的再现”,以得到高分为目标。故而学生在考试中错字连篇,张冠李戴,上句不接下句,不会灵活运用,更谈不上能在诗歌教学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了。显然这种错误做法有悖于“文道统一”的原则,与我们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那么, 怎样利用诗歌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呢? 一、借助形象,提高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道德素质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首要应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我国悠久而璀璨的诗歌艺术为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据研究,少年儿童对好坏、是非、善恶的理解是具体的、个别的,即只具有道德观念,尚未掌握道德概念。而诗歌中的一些典型形象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优秀的诗歌,形象鲜明,例如优秀叙事诗能塑造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优秀抒情诗,也总是描写出种种客观事物的形象,并且浮现出或暗含着诗人自身的形象。诗歌的形象鲜明的特征,是它具有强烈感染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亦是我们借此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媒介。例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有关情况来鉴赏,既着意体会它运用关键词叙述事件的表现力量,在脑海中展现那件事的全过程,浮现诗人在事件当中的感人形象,体会诗人在那事件当中的不幸遭遇和叙述那事件的表现意义,运用哪些关键词句抒发感情,抒发了什么感情,着意从叙事和抒情的关系上,从诗人不幸遭遇和表现感情的联系上,深入体会诗歌所塑造的形象的深刻意义,体会诗人那种推已及人、舍已为人的伟大胸襟。 教师在教学时切勿将诗中的知识点嚼细、嚼烂喂给学生,而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对诗中形象的讨论与感悟,使自身的道德认识得以提高升华,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的道德观念一旦形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那些具体的、个别的道德观念,经过抽象概括形成道德概念,继而学生就可凭借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去衡量、评价别人或自已的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力。 二、创设情境,发展道德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情境,做到知情结合,用知引情,因情发知,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学生的道德情绪的激发具有不稳定性,它一般是由于对某种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所引起,其产生具有突然性。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道德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绪。如一些写景抒情诗,诗人的道德情感,人格魅力已附丽于诗篇的的意境中,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它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表现作者深切的思乡情怀。在教学该诗时,教师应充分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这种情境与氛围,情感亦与诗歌的意境发生共鸣。再如白居易的叙事诗《观刈麦》,诗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描写了农民在夏日收麦的辛苦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辛酸,这种特定的情境,是学生们所熟知的,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学生很容易将自已的情感融入诗歌的意境之中,自然而然地对当时的农民会产生深切的同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样通过对学生道德情绪的激发,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感,陶冶了道德情操。 三、情意契合,锻炼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形成道德素质的调节因素。我国优秀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意蕴, 撼人心魄的力量,诗歌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锻炼学生道德意志的重要渠道。 教师在教学诗歌中须情意结合,以情激意,以意动情。 例如,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该诗劝勉人们为发成功要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要努力奋斗,不怕牺牲。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会不由自主地郁聚满胸的激情,教师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联想自已或同学,无论在德、智、体、美哪能个方面的一点成功,或所付出的代价,再联想自已了解的意志坚强者的奋斗史,“情”“意”的充分融合,内化为强大动力,锻炼了学生的道德意志。再如李白的《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一句,当教学到此句时,大多数学生都能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因为学生们已被诗人饱蘸情感的诗句所

文档评论(0)

fETyiQSnP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