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语文学习中的唤醒与体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唤醒与体验 1997年以来,语文教学大反思达成的共识:语文教学要从汉语文的特点出发,要遵从汉语文学习的规律。 【“唤醒与体验”的母体文化基础。】 1.汉语文的第一特点是强烈的生命意识。汉字的生命意趣(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盖吾人观物,有二结习:一、以无生者作有生者,二、以非人作人看。(钱钟书《管锥编·卷四》) “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精神。 2.汉语张扬生命个性。 语之所贵者,意也。(《庄子·天道》) 言为心声。 3.汉语深含生命底蕴。 艺术为生命的表现。(宗白华《艺术学(讲演)》) 一部中华文学史,就是一部色彩斑斓的中华民族生命史。 【“唤醒与体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 1.汉语学习重要规律之一:学习者的“自我感悟”。 2.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语文实践的过程。 ①语文学习是学习者的主体活动; ②主体活动的内容是语文实践; ③语文实践是学习者的生命运动。 我们用学习讲话的方式长大成人。——伽达默尔 语文学习者学习语文,就是以自我的生命与世界对话。它不仅仅是学习者在被动或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接受语文熏陶,它更是一个生命体体认自我、感知他者、实现自我创造的内在需求,是一个生命体现时的生命存在于发展方式。所以人们说“人即语言的存在”“语文是人”“人与语文同在”。 ④汉语文学习中生命体验的哲学底蕴: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四个层次】 情感体验 《红楼梦》(二十三回)黛玉读《西厢》: 接过书来,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正欲回房,又听到十二个女子演练《牡丹亭》戏文: 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黛玉的“出神”和“神痴”正是情感的高峰体验。(巴尔扎克的故事) 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就是从感受、体验诗的情感开始,即从感受、体验诗的情感中迈开人生的脚步。 1.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是阅读的初级阶梯。 《沁园春·长沙》的豪气。 《雨巷》的愁情。 《再别康桥》的深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真情。 2.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是阅读的高级收获。 以《边城》为例。 二.思想碰撞 帕斯卡尔《思想录》: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以鲁迅为例。 三种意识: 语文学科的特性要求学生对思想有一种承担,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意识,树立介入社会介入生活、批判社会批判生活的意识,树立剖析文化、批判文化的意识。 提升生命体验的深度。 三.文化认同 人是以文化的方式存在着。 中华文化生存空间的恶化。 (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汉字作为诗歌的媒体》: 汉文以力度和美涵盖了一切。 诗的思维通过暗示来工作,将最大量的意义压进一个句子,使它孕育,充电,自内发光。在汉语里,每个字都聚存着这种能量。 金克木《中国人最重潜台词》: “此在”(欧洲),“刹那生灭”(印度),“方生方死”(中国),三句台词仿佛可以相通,但潜台词恐怕大不一样:一个肯定,一个否定,一个不定。 反省百年汉语教学,重新确立既符合民族发展需要又有利于世界共享的汉语教学的文化体系,应当是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具体到语文学习中的生命体验而言,就是要大力展开对汉语文化的深刻体验,最终达到将个体的小宇宙融入中华生命的大宇宙之中,以一个皈依于中华文化大生命的生命个体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之中。 1.弱化西方色彩,强化中国意识; 2.弱化功利思想,强化审美意识; 3.弱化享乐观念,强化忧患意识; 4.消除盲目排外心理,融合外来优秀文化。 四.审美愉悦 语文教育的审美意义就是通过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对文学艺术的欣赏、鉴赏和创造)来启发、引导学生体验审美人生,即以美感培育为基础着眼于人的情感培育,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生命力,使教育者的生命得到“可持续”发展,达到呼唤生命意识、激发创造精神、塑造文化人格的目标。 1.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魏晋风度) 2.不竭的创造精神的激发。 【关键】 关键:言意转换 1.体验者将“言”转化为“意”。(图式再生)(阅读课教学)(“知识”的获取) 2.体验者将“意”转化为“言”。(生成图式)(写作学指导)(气、韵、神的养成) 3.三种手段:①依靠体验者自己的生活,还原文本之“言”,解决“言了什么”的问题;②依靠体验者自己的理解,去补足作品可能未及“言”说的内容,更好地解决“‘言’了什么”的问题;③依靠体验者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去获得作品有意“留白”而被隐藏的“意”。 4.两个障碍:知识障碍和生活障碍。 心理实验案例: 听到“真理”一词后的三秒钟说出自己的心像和感受。美术家说,先是肃穆的感觉,接着朦胧地出现纪念碑式的高大形体。音乐家说,耳边好像响起了大海的涛声,不,那是《国际歌》的旋律。诗人

文档评论(0)

fETyiQSnP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