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谈谈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007-08-21 17:08:29) 转载 标签: 分类: 在成果斐然的19世纪西方文学中,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主要的思想武器,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地位、使命、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广义而言,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人有权过正常的人的生活,社会有责任消除一切剥削压和歧视迫害,使人在各方面得到自由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是当年马克思所设想的人道主义的涵义。然而在十九世纪的整个作家群中,雨果可以说是人道主义思想最突出的一个作家。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诗人、剧作家、批评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漫步了整个19世纪,经历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的复辟与反复辟、革命与政变斗过了漫长曲折的生活道路。人道主义思想是他创作的主线,贯穿于他创作的始终。尤其是他的小说,获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小说中丰富的想象,浓烈的色彩,宏大的画面,雄浑的气势显示出了某种空前绝后的独创性与首屈一指的浪漫才华,他无疑是世界上怀着最澎湃的激情、最炽热的理想、最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去写小说的小说家,因而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灿烂的光辉与巨大的感染力。 雨果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始终关怀着人类的命运,他有一种责任感。他说:“如果诗人不献身,那么谁去献身呢?”①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去呼唤真正的人道主义而奋斗着、探索着。他在开始创作时就表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索。如早期发表的长篇小说《冰岛的汉》,1827年在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雨果从保守思想转到共和立场,发表了著名的文艺论著《‘克伦威尔’序言》,表达了他对文学艺术和社会问题的一系列独特的见解。《序言》后来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远动的纲领和宣言。1830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彻底推翻可封建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雨果对革命欣欣鼓舞,热烈欢迎新时代的到来,但是革命后的境况令他担忧与失望。七月革命换来的是七月王朝,执政者是金融贵族,使雨果逐渐在政治上采取了和现实妥协的态度。此时雨果写成并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 如果说在前期创作中表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探索,那么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又是如何评价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呢?一方面,当时不少作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较深刻的揭露和猛烈抨击,对备受迫害和摧残的劳苦大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有的甚至对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和支持,这是难能可贵的。另一方面,当无产阶级登上了社会政治舞台之后,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它的确有调和阶级矛盾、削弱无产阶级斗志的消极作用。因此,对十九世纪的人道主义,对雨果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我们应给予肯定。我将在本文中对雨果的前期作品《巴黎圣母院》和后期作品《悲惨世界》、《九三年》三部长篇小说,来研究探讨一下雨果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善战胜恶 1830年写成发表了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小说借中世纪的历史题材影射19世纪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现实,抨击了封建教会的虚伪与反动,以及司法机构的罪恶行经,赞颂了下层人民的淳朴善良的品格、正直勇敢的斗争精神。雨果在小说中解释历史事件和描写人物形象时,充分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激情。 在小说中,他以高昂的格调,满怀激情地塑造了一个下层人民的艺术形象爱斯梅拉达。她是吉卜赛女郎,纯洁、善良、正直、热情而且乐于助人,具有超凡脱俗的外貌美、人性美、理性美,是善与美的化身,即使在遭受一系列的迫害之后仍然对现世人生充满热情,在走向死亡的时候,她仍是那样深情而平静地说:“活着是这样美好。”②作者赋予了她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而与之相反,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洛罗是个伪善的宗教禁欲主义者。他在格雷勿广场看到女郎的精彩表演后,不择手段地想占有女郎,要带她逃到美丽的地方去过世俗的生活。如果说这是他被教会扭曲的心灵突然复苏的话,那么他遭到女郎拒绝恼羞成怒,无情地将女郎送上绞架,则是他恶的本质的体现,最后被圣母院敲钟人加西莫多从钟楼上推下去摔死了。雨果这样安排善与恶的同归于尽,对于作家的阶级而言,应该说是弱者的一种胜利。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较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了性和巨大的说服性。”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正是用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凝练雄浑的笔触,自觉地揭露封建的罪恶势力,首先是反教会迫害、要求维护人生尊严、提倡个性解放,雨果在十六岁时曾看到一个刽子手用烧红的烙铁往一个受刑的女人背上按。这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不能磨灭的烙印。从此,他就决心要永远与法律的不道德行为作斗争。所以,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雨果的同情心是在中世纪巴黎的中下层民众这一边的,热爱自由的手工业者和当时进行暴动的城市资产阶级这一边的。而他的憎恨却是对着贵族阶级和僧侣阶级,对着站在封建社会阶梯

文档评论(0)

fETyiQSnP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