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1.变态反应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药物 4.感染 5.皮肤病 6.血液病 7.肿瘤 8.风湿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 10.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11.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2.免疫缺陷综合症 1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 14.其他:放射线照射,炎症性肠病、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治疗及预后: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若由寄生虫、变应性、药物等所致,只要去除病因,不需特殊治疗,即可恢复,预后好。 若患者有脏器受损,则不管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均应给予降低嗜酸粒细胞计数或阻断嗜酸粒细胞效应的治疗。 此外,还要根据病情做出相应支持,对症处理。 若由恶性肿瘤引起或是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则预后差。 * * * 儿科 :车蓬丽 粒细胞异常治疗中注意事项 “粒细胞”是什么? 粒细胞:是血液白细胞的重要成分,其中的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大,占比达到50%-70%。它是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的总称。 血细胞组成 “粒细胞”异常包括哪些? 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3.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生后2周至1岁的婴儿低于1×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很多,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分为三类 1.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 2.中性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3.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病因: (1)感染: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2)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化学品,如铅、苯、汞等;药物,如抗癌药、氯霉素等。 (3)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贫血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纯粒细胞再生障碍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病因: (5)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疟疾、慢性溶血性贫血、晚期血吸虫病、黑热病、原发性脾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6)遗传因素: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即婴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慢性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儿童期慢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伴发的粒细胞减少症、胰腺功能不全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网状组织生成不良等。 (7)其他: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过敏性休克、营养不良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诊断: 1.常有感染、理化物质接触、用药、免疫因素等病史。 2.粒细胞缺乏时,起病急骤,可出现重症感染症状。 3.血常规:白细胞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率相对增多。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1.0×109/L),中度(0.5~1.0×109/L),重度(0.5×109/L)又称粒细胞缺乏。 4.骨髓象:无特异性变化。 粒细胞缺乏症 血中粒细胞数近乎消失,就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是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至0.5×10^9/升(500/立方毫米)以下。中性粒细胞是抵御感染的主要白细胞,所以粒细胞缺乏症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严重的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积极抢救。在抗生素问世前,死亡率高达90-95%,自应用抗生素后,已下降至20%,但仍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粒细胞缺乏症 该病多系机体对药物或化学品过敏所致。起病急,服药者常于服药后6~10d突然寒颤、高热、头痛、困倦、乏力、全身及关节酸痛。咽峡炎伴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挑体、唇、舌、口腔、皮肤、鼻腔、直肠、肛门、阴道等部位发生坏死性溃疡。常见感染部位有充血疼痛和压痛,部分病儿感染缺乏相应的体征。本症容易继发脓毒血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治疗 1.病因治疗: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若由药物引起,需停用可疑药物如抗生素、退热止疼药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防治感染: 轻度粒细胞减少: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 中度减少者:感染几率增加,减少进出公共场所,注意皮肤、口腔、呼吸道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灶。 粒细胞缺乏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住室应定期用紫外线消毒,注意口腔清洁。当<0.2×109/L时,应入院且注意严格消毒隔离,最好使用有特殊装置的无菌床或无菌间,医务人员进入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换鞋;病儿的用具及食具应消毒。 有感染者:进行病原菌培养,明确感染部位和类型。在致病菌未明确前,应经验性采用广谱、高效、足量抗生素治疗,注意真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对症、升白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