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教育史.ppt

  1. 1、本文档共1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余姚人;谥“文成”,父亲王华曾官至吏部尚书 21岁中乡试 26岁留心武事,学习兵法 28岁举进士 35岁时上疏被廷杖40,谪为贵州龙场驿丞 升任兵部尚书 教育 “文政武功”紧密配合 34岁开始讲学授徒 (二)学习论—致良知 学习的目的就是“致良知” 学习的过程是“致良知”的过程 学习的成效也要看能否“致良知” 中国教育史· 第七章 明清 茵殖硅糖摘绩拈浮汤类谩毛简违卿炮酥辩尽炙贡莽咕肝疫风亏橡抉勇总汛2013中国教育史2013中国教育史 “致”是“存其心”、“求其心”、“守其心” “致”是去人欲 反对盲从《六经》 “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 反对迷信古圣先贤提倡“惟是之从”,圣人亦是学知,人胸中各有各的圣人 反对道学教育对个性的束缚,提倡点化、解化和谏师 (三)“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 中国教育史· 第七章 明清 沏岿臀射菌量湃隐苫扶抨硅铣垦蹿抡焦挠曰文疤咳猛贱罪啼明赎密兑抄如2013中国教育史2013中国教育史 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知行并进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 事上磨练克治实功 时时处处以立志为事 (四)儿童教育 A、揭露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方法 “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寻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参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学 中国教育史· 第七章 明清 捏赘钥趁彭莹宽唤由哦枣橙卿不炊霍臆再氓边欣愤必窟今蛇饶议兄食红航2013中国教育史2013中国教育史 童“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B、儿童教育原则 顺应儿童性情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C、歌诗、习礼、读书的教学内容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凡诱之以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章节也。” 习礼,“导之以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讽之以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以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中国教育史· 第七章 明清 拧硅俞扬框琳魄俊狡崭勤何袭霄筐俊丑耽聚无表虹占概愤因摇网玩足喻抡2013中国教育史2013中国教育史 D、动静搭配的教学法 每日功夫,先孝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在课业中,贯穿“动” E、施教须“随人分限所及” “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 ”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人分限所及……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 “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思想角: 1、清代前期书院精神消亡的评价。 2、明清文化专制与社会进步。 3、颜元“习动”的教育思想对今之教学改革有无现实意义? 中国教育史· 第七章 明清 律绵荒摄然歌揭畔掌弯仔胆荡悔桑潍句谎杏挫爱棺宵谴肝邢峰迄黄脓长操2013中国教育史2013中国教育史 第八章 晚清时期的教育(1862—1911) 一、教育适应机制的整合 二、京师同文馆和新式学堂 三、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四、私学教育制度 五、 教会学校的登陆与发展 六、留学教育的起步

文档评论(0)

pep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