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鸦片战争前明清(1368---1840)经济结构: 1、自然经济(家庭农业与手工业) 2、资本主义萌芽(商业) 1840外国入侵:自然经济瓦解,资本主义萌芽中断。 自然经济,可简称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是指生产的产品是为了满足本身的消费需要,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 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早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如何评价1840年后中国开放? 灾难性:在主权丧失的前提下,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穷。 客观进步性: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西方先进的科技,生产方式,思想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补充:近代企业 1、含义:机器取代手工操作,大机器工业。 2、中国近代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3、洋务企业分类:A、军用企业B、民用企业关系:民用企业以辅助军用企业,为军用企业提供资金、燃料、运输。 4、洋务企业的资金来源分类: A、官办企业-----军用企业,资金来自政府,产品不与市场联系。是封建主义性质的企业。 B、官商合办企业---民用企业,资金既有政府又有民间商人,产品与市场联系,既有封建性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的企业。 C、官督商办企业。 (4)、怎样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本质上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朝统治,具有反动性。其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工业化的起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A、根本: 中体西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单纯地学习科技不能成功。 理论:(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 B、洋务派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C、顽固派的阻碍。 D、帝国主义的破坏、阻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 (1)背景: 外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瓦解自然经济。 内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鼓励民间投资设厂。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2)概况:轻工业。 (3)影响: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文化:为民主启蒙思想传播奠定条件,为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奠定了条件。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12----1918) (1)背景: 辛亥革命推动; 实业救国思潮;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一战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 (2)概况:轻工业为主。 (3)影响: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需要民主政治,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条件; B、导致一战间无产阶级壮大,为五四运动、中共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条件。 三、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1918---1927) (1)、背景: 外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略中国。 内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内战不断。 (2)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萧条,说明了什么? A政治上民族独立是经济上国家富强的根本前提,即只有彻底地反帝反封,改变半殖半封性质,才能为民族工业发展开辟道路。 B在半殖半封社会,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 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快速发展(1927---1937) (1)、背景: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形式上国家统一。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 (2)结果: 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达到最高水平,为持久抗战奠定了条件。 (3)不利条件: 国际:1929--1933经济危机影响;日本侵华。 国内:国共内战;官僚资本主义压制。 五、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萧条(1937----1945) (1)背景: 外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 内因:国民政府战时体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主义(1927---1949)压制民族工业。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萧条(1945----1949) (1)背景: 外因: 美国控制中国市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内因: 国共内战,官僚资本主义压制民族工业,增加捐税,滥发纸币。 七、建国后民族资本主义(1949----1956) (1)、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保留不没收,即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其市场手段恢复经济。 (2)、1953-----1956三大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