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docVIP

120例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0例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摘要:目的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胃脘痛120例,水煎内服半夏泻心汤加减。结果 痊愈60例,占50%;好转44例,占36%;无效16例,占14%。总有效率87%。结论 凡有寒热错杂之胃脘痛,均可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注意调理脾胃,调摄饮食,可望减少复发的机会。关键词:胃脘痛;半夏泻心汤;疗效胃脘痛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本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他药下之,导致邪结心下,变为痞证而设,然观其方,乃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调中和胃,是治疗中焦寒热错杂的常用方剂。余以此方加减治疗胃脘痛120例,疗效满意,兹分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男80例,女40例,年龄16~65岁,初次发作50例,反复发作70例,病程2d~15年,主证均有胃脘部疼痛,痞满(心下硬满),获恶心呕吐,吐酸嘈杂,获嗳气反酸,或腹泻、或便秘、或黑便、或乏力、头昏,因饮酒而发者30例,因吃硬质食物而发者55例,因劳累饥饿而发者15例,其他原因引发者20例。舌红苔滑腻获淡黄者90例,黄腻苔45例,舌质淡者25例,脉象多弦或滑,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炎者40例,溃疡者20例,浅表性胃炎者15例,萎缩性胃炎者5例,胃窦炎者8例,无明显异常者5例,未做胃镜者27例。1.2方法 水煎内服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泻心汤基本方为:半夏12g,党参15g,黄连6~9g,黄芩15g,干姜6~9g,炙甘草6~10g,大枣12g。脾胃气虚加白术、茯苓;气血虚加黄芪、白术、当归;肝胃有热者加去党参加栀子、青皮;胃阴亏虚加沙参、玉竹、麦冬;便秘者加炙大黄;疼痛较重者加玄胡、白芍;黑便加白及、炒蒲黄;呕吐重者加吴萸、藿香、陈皮;腹胀重者加厚朴、枳实、砂仁;糜烂性胃炎加公英、山慈姑、炙百合;萎缩性胃炎加三棱、丹参。疗程:初次急性发病者3~10d;反复发作者20d~3个月。1.3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均以清淡饮食、软食;禁食辛辣、煎炸等刺激食物;反复发作者,在病情稳定期间仍应注意;呕吐重者可加西药支持、对症治疗。1.4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年内无复发,胃镜复查正常;②好转:时有轻微发作,他症好转,胃镜复查好转;③无效:治疗15d,症状无好转,胃镜复查无变化。2 结果痊愈60例,占50%;好转44例,占36%;无效16例,占14%。总有效率:87%。3 典型病例3.1张×,男,35岁,门诊号:5382。于2012年8月18日就诊。述于1d前因饮酒后出现上腹部不适,继而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胀痛性质,上腹痞满,伴恶心呕吐,吐物为食物及清水,3~4次/d,不思饮食,口干不欲饮,曾服藿香正气液4支无好转,舌质红,苔淡黄而腻,脉弦数,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上腹压痛,拒按。中医诊断为胃脘痛(寒热错杂型)。治宜苦降辛开,调中和胃。投:半夏15g,黄芩15g,黄连8g,干姜8g,炙甘草6g,大枣12g,陈皮12g,藿香12g,栀子12g。二剂,水煎少量频服,20日二诊,呕吐已止,胃脘隐痛,去藿香加白术15g继服三剂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3.2滕×,女,22岁,门诊号:14638。于2013年9月12日就诊,述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3年,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窦炎,与2d前因食辛辣食物致胃痛复发,症见:上腹部隐痛,痞满不舒,疼痛喜按,有灼热感,伴嗳气,纳差乏力,口苦不渴,无恶心呕吐,大便溏,舌质淡苔黄白,症属寒热错杂兼脾胃气虚之胃脘痛,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半夏12g,党参20g,干姜8g,黄芩15g,黄连6g,炙甘草6g,大枣15g,白术15g,砂仁10g,公英30g,白芍15g。五剂水煎服,18日二诊,服药后上腹疼痛缓解,痞满减轻,饮食增加,前方去白芍加丹参30g,五剂后诸症好转,继服此方10余剂后,予调理脾胃之药调理2个月而愈,6个月内无复发。4 讨论胃脘痛的病位在胃,但胃与脾互为表里,同处中焦,中焦乃三焦之枢纽,而肝性喜调达而主疏泄,故胃脘痛亦与肝有关,其病因有病邪犯胃、肝气犯胃、脾气虚弱。总之,均为不通则痛。本方重在调其枢纽,枢纽正常,他症自消,主症均有胃脘痛、心下痞满,可兼肠鸣下利等。本方及《金匮要略心典》中述: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而治其中,黄芩、黄连苦以降阳,半夏、干姜辛以升阴;阴升阳降痞自消,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为交阴阳,通上下之用也。凡有寒热错杂之胃脘痛,均可应用本方加减治疗,但在病状好转之后,宜注意减少苦寒药物的用量,加用健运脾胃之药,注意调理脾胃,调摄饮食,可望减少复发的机会。编辑/成森4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