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0年代胡同里的年味儿春节是咱们的传统节日,年年岁岁,每个人都曾拥有过不同年代的每一个春节。自幼在北京城长大的我,留在记忆里最深的,仍然是20世纪50年代童年时在四合院里过春节的日子,那浓浓的、满是胡同里年味儿的时光……其实一进腊月,那时北京城的胡同、院子里就开始有“年味儿”了。最早的应该是喝“腊八粥”,泡“腊八蒜”。只记得那时的天气很冷,我妈一边给我们盛上热乎乎的豆粥,一边对我们说,今天是“腊八”,该喝“腊八粥”了。还说这会儿是最冷的日子,过了腊月,就该过年了。妈还说了许多,但我只记住了“腊八粥”和“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儿”的话。过了些日子,看到我妈炖了一锅红烧肉。闻着满屋的肉香味儿,我问妈,今儿怎么炖上肉了?妈乐呵呵地说,今儿个是“小年儿”了。我当时还不太懂什么是“小年儿”,却想起进院时,西屋的颜大妈和北屋的刘大妈家里也飘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饭菜香……接下来的日子还有吃糖瓜儿、擦玻璃,跟着我妈上副食商店买鱼买肉,还有老北京人最爱吃的“杂拌儿”,还有过年必不可少的花生、瓜子、水果糖……只记得院子里北屋刘大妈家里最大的那两块玻璃擦得最亮。对胡同里的孩子们来说,除了吃喝,过年还有一件高兴的事就是穿新衣。那时候家家日子都不那么富裕,但是再困难,到了年跟前儿,也要尽量给孩子做上一件新衣裳,而且要在年三十穿上。大概是怕孩子穿在身上弄脏了,我们院里的孩子都是在年三十那天的下午或是临近晚上才穿上新衣,然后才能去院子里玩耍。东屋的穆大婶儿家里孩子多,只有穆大叔一人在铁路上班,是我们院里生活最不富裕的一家,平日里孩子们穿得不太好不说,几个小的还经常拖着鼻涕。可是到了三十那天,穆大婶儿不但让他们每个都穿上了新衣裳,还把他们一个个小脸儿洗得溜光,两个小姑娘还给扎上了鲜艳的头绳。我在院子里玩儿过后回到家里跟我妈说,东屋穆大婶儿家的小茹和她的弟妹也都换上新衣裳了,还一个个特干净。只记得我妈说,是啊,过年了嘛。天黑了,哥哥和大一些的男孩子开始放“小钢炮儿”“二踢脚”,点“老头花”和“耗子屎”。“小钢炮儿”和“二踢脚”是爆竹,“老头花”和“耗子屎”是那时的一种烟花,外层都是彩色泥胎。在我们小伙伴儿的嘴里,都管它们叫“刺花”。“老头花”大一些,外形是做成老头儿样的彩色泥人,头顶上有一个用来点燃的窟窿眼儿。点燃的时候,先把“老头花”放在院子中间的地上,然后用香对准它头顶上的窟窿眼儿,不一会儿,“老头花”肚子里的烟花就直直地向上喷射出来了。“耗子屎”就小多了,也有一个可以点燃的窟窿眼儿,因外形小酷似耗子屎而得名。“耗子屎”因为小,所以点的时候,要拿在手里,点着了以后,直接抛到地上,然后就看见一边翻滚一边放出烟花的“耗子屎”。想起来,不管是站在院子或是胡同里捂着耳朵听着“小钢炮儿”和“二踢脚”的爆竹声,还是抬起头看着刺出一人多高的“老头花”,或者是低头看放着烟花满地乱跑的“耗子屎”,都让我们这帮胡同里的孩子们感受到了过年时的快乐。过了年三十,除了“破五”的饺子和“十五”的元宵外,最高兴的就是逛庙会了。那时北京城的庙会很多,除了南城有名的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厂甸庙会,还有每月定期开放的隆福寺庙会、白塔寺庙会以及护国寺庙会等。我家住西城,离厂甸庙会很远,记得哥哥去过厂甸庙会,带回来了别处都没有的大长串糖葫芦,那是厂甸庙会独具的“标志”。我因为年龄小,虽然只有逛离家最近的护国寺庙会的份儿,却对护国寺庙会充满了喜爱,尤其是过年时的逛庙会,更是我童年时光的一段美好回忆。过年时逛护国寺庙会,与平日里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多热闹,处处都是过节的一派喜气。只见那卖风车的比以往多了许多,卖小吃的摊儿上挤满了人;远远的,“大妖怪”戏棚的锣鼓镲声就传了过来。阳光下,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连那摊儿上专卖插在妇女头上的一朵朵红绒花都显得格外鲜艳。顶着人流,我拽着妈的手,直奔了煎灌肠摊儿,那是我每次去逛庙会的必到之处。仍然是火炉上的大饼铛“吱吱”响,仍然是周边围着布帐子,中间是干干净净的长桌子长板凳,不同的是长板凳上差不多已经坐满了人……终于坐到了长板凳上,终于拿起了竹签儿,插上一片沾满了蒜汁的灌肠,浓浓的、带着蒜香味儿的灌肠吃进嘴里,立马就找不着北了!于是竹签儿又接着一下一下地插起了一片片灌肠……满脸舍不得地从长板凳上下来,让妈拽着手走进了“大妖怪”的戏棚。走出戏棚,又闻到了羊膻味儿,看到了冲面茶的大壶冒出的一缕缕白气……可是我觉得它们都没有像煎灌肠那样让我吃得一口接着一口,吃了一回想着下一回……穿新衣、放“老头花”“耗子屎”、逛庙会,是20世纪50年代北京胡同里孩子们过年的景儿。那浓浓的北京人过春节的气息,也是我至今难忘的胡同里的年味儿。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高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doc
- 1例僵人综合征合变异的护理.doc
- 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抗生素治疗分析.doc
- 1例宫颈癌术后膀胱阴道瘘的护理.doc
- 1例患者T―ICL晶体旋转处理体会.doc
- 1例皮瓣切取移植舌体重建术的术中护理配合.doc
- 1例肠造口术后多种并发症患者的护理.doc
- 1例隔物灸烫伤致瘢痕形成的教训.doc
- 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的野外采样及GPS在采样中的应用.doc
- 2+2模式下的《落花生》案例.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