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隔物灸烫伤致瘢痕形成的教训.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例隔物灸烫伤致瘢痕形成的教训摘要: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规范中医技术操作,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关键词:隔物灸;烫伤;瘢痕;护理随着人们对应用中医传统疗法进行防病治病需求的增加,中医适宜技术如艾灸、拔罐、刮痧等在基层中医院逐步开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艾灸是利用艾条燃烧时释放的热能及药物的功效,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调和气血、温通经络、通痹止痛、驱寒除湿等治疗目的[1]。艾灸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病症患者,可分别有疏风解表、温中散寒、补中益气、温阳补虚、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2]。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方法,我院多采用隔物灸法。但在隔物灸时,因操作不当、患者不配合、体质、年龄等原因致烫伤等意外事件也有发生。1 病案介绍患者男性,45岁,于2013年6月10日以颈椎病(风寒湿痹)收住我院内科。自诉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及左肩背部疼痛,遇寒则重,得热则舒。否认头晕、头痛;否认药物过敏史,食纳可,夜寐安。入院后,遵医嘱予左肩背部行隔物灸法2次/d。15d患者左肩背部行隔物灸后,护士观察局部皮肤潮红,但无破损或水疱形成,患者无异常感觉。次日晨患者自觉艾灸部位皮肤瘙痒、灼痛,查患者左肩背部皮肤表面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水疱数个,水疱基底部潮红,面积约4×4cm,确诊为浅Ⅱ度烫伤。2 治疗检查后即刻予0.5%碘伏消毒,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疱液并外涂京万红烫伤膏,并予涂药2~3次/d,第3d创面边缘皮肤逐渐愈合,中心处水疱干燥结痂,痂下有少量脓液溢出。入换药室在无菌操作下行清创、换药,并外涂美宝湿润烧伤膏(行暴露疗法),换药1次/d。1w后,局部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触痛明显,于6月20日出院,出院后改为2~3d换药1次,15d后创面愈合。1个月后,患者自感局部皮肤痛痒不舒,遂来院复查,查患者左肩背部局部皮肤愈合良好,但皮下形成条索装硬结,硬结处皮肤呈暗红色,压之疼痛,自诉期间用芦荟膏剂及密丽除疤膏交替涂擦局部。2个月内回访患者数次,患者诉局部痛痒症状未见减轻。建议患者来院治疗,但患者仍自用芦荟膏剂及密丽除疤膏交替涂擦局部。2014年10月患者再次复诊,诉仍感患处痛痒不舒,查体可见患者左肩部皮肤有一约4×5cm大小瘢痕突起,突起高出正常皮肤约1cm ,色暗红,压之僵硬,压痛明显。请我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会诊后,予5-氟尿嘧啶注射液、曲安耐得注射液、维生素B12等药物局部注射及外涂治疗1月余,患者瘢痕渐平,痛痒消失,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组织僵硬减轻,压之无痛。3 结果患者经皮肤科医师积极治疗,瘢痕渐缩小,2个月后瘢痕消失,局部无痛痒感,3个月后局部组织基本恢复正常。4 讨论隔物灸治疗后,多数患者局部皮肤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潮红,一般治疗结束后1~2h多可自行恢复正常,极个别患者有可能出现水疱等不良反应,但经过积极处理均可恢复正常。本例患者属瘢痕类型体质,在艾灸治疗结束近16h后局部形成水疱,虽按烫伤处理原则积极处理后,局部皮肤渐愈合。但2个月后局部组织逐渐增生,瘢痕形成,与患者未予足够重视自身瘢痕体质的特殊情况,后期没有进一步配合规范治疗有关。5 护理教训中医适宜疗法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疗效较好,但如不能严格掌握各种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也会带来多种不良后果,甚至使患者病情恶化。5.1认真做好护理评估 为避免发生烫伤等不良反应,护士在艾灸操作前,首先要对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一般情况、机体耐受程度、施灸的目的、部位及局部皮肤情况,了解患者是否为高敏体质或瘢痕体质,对糖尿病患者、年老体弱、小儿、疑为瘢痕体质的患者要高度重视。5.2熟练掌握艾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凡属于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的患者,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严重贫血、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面部、颈部和大血管走形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禁忌艾灸[3]。5.3注重提升护士工作责任心和爱伤观念,加强健康教育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操作前,向患者认真解释,取得患者配合,安排合理舒适体位;隔物灸所用的中药饼垫薄厚适当,用盐水巾包衬,做到一人一次一换,保持药饼垫柔软、潮湿;治疗期间加强巡回,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时清理艾灰,调节艾火与皮肤间的距离,以患者不烫为度,特别对年老体弱、皮肤敏感度低的患者,要做到勤巡视、勤询问、勤观察,及时与患者沟通,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报告、处理;如有水疱形成,按烫伤原则处理,也可用我院自制的紫露烫伤膏外涂,疗效较好,很少会遗留不良反应。总之,加强护士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高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各项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强化护士工作责任心,操作前做好评估、解释、沟通工作;和谐护患关系,操作期间加强巡查,随时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