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哼个小曲你听听我们老家那地方的人,大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在下地干活、料理家务和出门走路时,爱哼个小曲。小曲的调儿很随意,怎么哼着好听就怎么哼,或是带一点豫剧、越调的韵味,或是带一点田园歌、山歌的野味,或是干脆就是自己觉着舒服的味儿;小曲的词除了少部分是老辈子就传下来的,大多是哼唱者自己随口编的,或是述自己的心境,或是描眼前的事物,或是抒自己正想着的东西。哼小曲的人中,男人居多。即使一字不识的人,有时也能哼出很婉转动听的调儿,能编出很有味的甚至识字人都难想出的词儿。哼小曲多是一种下意识的不由自主的举动,目的也是自娱;当然,有时人高兴了,哼唱的声音会高会大,会有意让人听见,让他人也跟着快活。对于这种哼小曲的习惯,有不少顺口溜做过描述,比如:屋里有火浑身暖,灶里有火要冒烟;心中有事直想唱,不由自主哼开腔。又如:哼曲不学自小会,放到肚里不累赘,走着哼来坐着唱,睡醒还想来两嗓,老婆听得心头恼,一脚踹我床帮上,床帮上,冰冰凉,寻思寻思还想唱。再如:我的曲来也不多,浑身牛毛比不过,今日就是哼一夜,才哼一只牛耳朵。我们村哼小曲哼得最好的,当属五爷。五爷不识字,但定调编词都是一流的,张口就能出来,而且有些词儿文文气气,分明是从书上来的。后来才晓得,五爷的好多曲词儿是从鼓书艺人那里学来的。据老七奶奶讲,五爷落地时与别人就有些不同,别的孩子接生婆一拍屁股都是哇一声大哭,五爷不是,五爷是嗨嗨哟哟呵呵哎哎叫一声,拖腔很长,仿佛是唱。不过这话已无法证实,当初看过五爷出世的女人们都已过世。五爷四岁开始显露他脑子的聪明和哼曲的本领。村中只要有人哼曲让他听到,他跟着就能哼唱一遍。金锁老爷说,他那天在碾盘上蹲着随口哼了老辈人传下来的那曲“笑一场”,在碾盘下捏泥人玩的五爷跟着就哼唱开了:人生就像杂烩汤,贫贱富贵一锅装,等闲是非别在心,遇事咱先笑一场……金锁老爷听了一怔,当时伸出拇指就夸:这小子脑瓜精!五爷六岁时开始放羊,是给村东头老秦家放的。羊一共七只,全是山羊,五大两小,五爷的任务是每天在河滩里把它们的肚子放饱,放一月可从老秦家得四升包谷。山羊腿快,跑起来很疾,常累得五爷直喘气。放羊时中午不必回家,老奶常在五爷的小衣兜里塞两个蒸熟的凉红薯,外加一根葱。中午羊在暖阳下吃草时,五爷便惬意地从兜里掏出红薯,就着葱大口吃着,吃罢,去河沟趴下喝一阵河水,而后抹一下嘴,摔几响羊鞭,便站在河堤上哼开了:细面条,半尺长,东风晃,西风凉,宝宝吃了去放羊,放羊放到沟沿上,坐在沟沿晒太阳,晒得心里暖又痒……五爷放一天羊再累,回家从不向老奶诉苦,每天到家总是笑着说:妈,俺回来了,羊肚子吃得可饱啦!从十岁开始,五爷放下羊鞭开始收破烂。靠放羊挣的四升包谷已远不够家里的开销!那时五爷用一支小扁担挑两个竹篮,篮子里放一点预先买来的针和线,整日在附近的村子里串着收破物烂件,什么旧褂子、烂套子、破麻袋、胶皮底、胶皮带,穿不成的烂胶鞋;什么头发、猪鬃和马尾,使不成的铜锣底;什么烂玻璃、空酒瓶、碎骨头、烂麻绳,他统统都要。收上这些旧东西,付给人家一点针和线。每当他收上一担,喜滋滋挑上去柳镇废旧物资回收站卖时,总要边走边哼道:十二个月,是一年,姜太公手持钓鱼竿,三寸金钩五尺线,一钓周朝八百年。一个月,是三十天,我老五挑担收破烂,收了破烂去卖钱收它三载或五年,置它三万五千元,娘有衣来爹有烟……五爷十二岁那年秋天,老奶奶和老爷爷相继得病去世,五爷失去了依靠!哥哥嫂嫂们不久主持分家,他只得了一间草棚和一口破锅,邻居们看见他那点可怜的家当,都连连摇头叹息,替他以后的日子发愁,担心他过不下去。殊不料分家的当晚,他自己用锅煮了两碗半生不熟的红薯面汤喝了,边刷锅就边唱开了:十二老五本姓穷,家住邓州周家营,居家只有人一口,四处去干小营生。前晌挑担收破烂,后晌卖瓜打烧饼,夜晚闲来无事干,顶着月亮补补丁。谁知人穷运偏消,挑担遇见顶头风,洗衣直碰连阴雨,补衣光见大窟窿。有心出门躲一躲,谁知步步不离穷,跑得慢了穷撵上,跑得快了撵上穷,不紧不慢走几步,一跤绊进穷字坑,脚蹬一个穷蝎子,手按一个穷马蜂……邻居们听见这哼唱声,都松了一口气,说:这孩子既然还能哼出小曲,就有活下去的心劲。邻人们的判断没错,五爷虽是饥一顿饱一顿地孤单生活,却照样长成了一个壮实小伙,十七岁那年他就身高五尺八,能扛得起二百斤的麻袋。那时村里几个热心人开始为他张罗婚事,那些准备做岳父岳母的男人女人先看见五爷的身胚貌相,都点头说:好!待一瞧五爷的那份家当,就又急忙摆手说:罢了!一不成二不行,转眼就把五爷耽误到了二十四岁。那年头二十四岁已算过了婚龄,村人都摇头为五爷惋惜,五爷却满不在乎从不叹气,照样畅畅快快过他的日子,干活走路照样哼他的曲儿,只是这时他哼的小曲的词儿变得有些意味深长,或是:冉家门前一棵瓜,扯扯捞捞到赵家;不图赵家田和地,只图赵家有好花。或是:楼上吃瓜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