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宣和缂丝:传承“本”文明缂丝传统手工织造技艺历史悠久,被业界冠以“通经回纬”。用色丝制造出的色块图案给人以立体质感,雍容华贵,备受历代贵胄喜爱,被誉为织造类瑰宝。南通人王玉祥为了研发南通缂丝,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走出工作单位,自行创建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继续研发生产南通缂丝(本缂丝)作品。通过十多年研发,于2008年,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共研发出国内现存的七大缂丝品种,并把南通缂丝由外销转至内贸,真正体现出中国缂丝的艺术价值。关于缂丝的分类、材料以及技艺特点和传承情况,笔者采访了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创办者缂丝传承人王玉祥的儿子南通缂丝代表性传承人王晓星。悠久的文明回纬不断经王晓星的容貌比他四十多岁年龄年轻很多,但给人印象是精干、沉稳。他的大床上摆满缂丝作品,想必他是正在审查或研究。笔者与之交谈,感觉他语言逻辑很强,如同织造缂丝技艺,只见图案不露经,色块之间显筋络。缂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通过一代代缂丝人改进传承,现代已有七种产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本缂丝(宋缂丝)、明缂丝、铝缂丝、绒缂丝、引箔缂丝等。虽然这七种缂丝品种状态各异,但“通经断纬” 现象是他们的精髓、灵魂,虽然他们各有其名,但统称叫缂丝。王晓星拿起本缂丝作品,边说边介绍缂丝的种类。南通缂丝既为本缂丝,虽然它在历史上没有固定的名称,但却贯穿了中国缂丝整个发展史。许多专家根据缂丝产生的年代和形态,把它称之为“宋缂丝”。 南宋史学家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一书中记载了南通缂丝的历史。想必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启用北宋宣和年号二字,是有渊源的。这个猜想被王晓星认可。说起近代南通缂丝的发展,王晓星表述清晰。清末民初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于1914年在南通重建女工传习所,内设刺绣、编织两科。刺绣聘请沈寿任绣科主任,缂丝科目是从京城聘请了两名男性技师;因男女有别,只好把缂丝科目移至南通平民工场。从1914年底至1919年间,南通缂丝已步入成熟期,并开始销售并作为贵重礼品相送。张謇先生称其为“通缂” 暨南通缂丝,以示与苏州明缂丝区别, 但现代人惯称其为“本缂丝” 。本缂丝即保留了中国土布平整挺刮的身影,又保留了原始毛缂丝的厚重之风格,且不失缂丝细腻精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南通和全国一样,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南通女工传习所如风中残烛,南通缂丝也步入了濒危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女工传习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研发多种织绣技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外贸业务额增大,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决定原和服科副科长王玉祥领导南通缂丝的研究开发生产,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通缂丝已批量销往 日本;期间,并研究开发出的引箔缂丝,为江苏省添补了一项空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面临解体,王玉祥自行成立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继续研究开发生产南通缂丝(本缂丝)。2008年,王玉祥在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研发出七大缂丝品种,并由外销转至内贸,真正体现出中国缂丝的艺术价值。本缂丝的技艺特色记者问到缂丝的种类与织造技艺。王晓星娓娓道来,泾渭分明。本缂丝与明缂丝为中国缂丝中的两大主流品种,“通经回纬”技法是它们的基石;“通经断纬”现象是它们的共性。有资料称,缂丝是通经断纬其实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完整或不全面的。整个织造过程中是通经回纬,用木梭引线来回穿梭,只有色块和色块之间才表现为“通经断纬”。说话间,王晓星打开本缂丝作品,与记者迎光观看,作品图案色块与底块衔接处,隐约出现镂雕光线,浮雕层次感毕现,但是,色块之间连接牢固。王晓星说:“这就是所谓的‘通经断纬’现象。”专家称本缂丝为宋缂丝。王晓星认为,该缂丝品种为“本缂丝”较妥当。本是原本,本来的意思。本缂丝为缂丝领域中的活化石,它承载了缂丝发展的全过程,依它为基础,缂丝领域分别衍生出其他品种,如明缂丝、本缂丝、本缂丝、引箔缂丝等七大类品种。虽然本缂丝在宋代之后逐渐被人们偏废,但它的技法灵魂尤在,还不时被人们所用。本缂丝另一个表面特征明显,通体呈现罗纹档(历史上又称瓦楞地),面料平整挺刮,再加上瑰丽华贵的色丝,作品显得大气又不失细腻和精巧。虽然整体比明缂丝厚重,但处处蕴藏着精致,耐人寻味。从本缂丝身上折射出中国艺术的妙境,在形体之外妙处四溢。另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是,传统机子、纯手工。老子曰:“大巧若拙。”这是一条深刻的哲学道理,难得人们给本缂丝的评价一“雍容华贵,唯妙大气!”本缂丝与明缂丝制作区别,在三个方面尤为突出。一是原材料的规格区别。本缂丝原本从缂毛、缂棉、缂麻的基础上转化而来,所以用线较粗,而且是熟丝,经线一般都加强捻。明缂丝用生丝。二是制作方式和要求的区别。本缂丝要求面料平整挺刮,所以经面张力要大,一般为100克 /根 (每根经线承担100克的拉力),所以本缂丝的经线较粗,捻度较大,拉力大否则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张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