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教学中环境意识的渗透与作用.docVIP

小学语文课教学中环境意识的渗透与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课教学中环境意识的渗透与作用环境保护这个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学校教育常常提到要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但环境意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了解的课题,只有从理论上了解其内涵才能有效渗入于文本教学,使学生从小树立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的感知及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一、教师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必备条件:环境意识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即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二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97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前苏联的第比利斯召开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认为有环境素养的人具有下列特征:1.对整体环境的感知与敏感性。2.对环境问题了解并具有经验。3.具有价值观及关心环境的情感。4.具有辨认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我国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首先要具备环境素养,而且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更要求我们对环境意识有自身的体会和责任感,自觉利用文本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渗透和教育。二、在语文教学中将环境意识列为教学内容:1.根据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意识:以我多年担任的五六年级语文课(人教版)为例:老舍先生的《林海》这篇文章,清新、流畅、亲切,极具感染力。作者从千山一碧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讴歌了大兴安岭绿色宝库――林海。在讲这篇课文时,除了完成教学要求让学生领略老舍的文学艺术魅力之外,我增加了一个数据资料:大兴安岭地区的木材18年后将消失。这个数据给了学生们极大的冲击力,当时就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我讲了人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和环境恶变的关系,他们一片鸦雀。2.课文扩展延伸部分渗入环保意识:在多年的户外徒步中,我搜集了不少郑州郊外有关人文地理环境的资料以及河流污染的照片,学生们对这些图片非常感兴趣。例如《诗经?采薇》这一课,完成教学任务后我又给学生介绍了《诗经?郑风》中几首诗里提到的溱水洧水,我告诉他们:溱水洧水就在我们郑州郊外不远,诗中描述了河两岸水草丰美,碧野茫茫的田园风光。 如今的溱洧水域再也比不得古时宽阔辽远,虽然河水两岸田畴村舍依旧,但诗经中的田园牧歌已经越来越远,河水被污染,河道垃圾到处都是,水流量越来越小几乎断流,有的支流已经干涸,如果再不保护,诗经中的溱洧也只剩下地名了。图片让他们感受辽远的诗经就在我们身边,诗中的溱水洧水犹在,环境亟待保护。这样的扩展延伸不仅唤起他们对《诗经》对家乡的热爱,也在他们心田留下了环境意识的深深烙印。三、环境意识渗入的作用体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意识的作用显而易见,学生们对植物、动物、大自然更有爱更敏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更能自觉修正自己。1.他们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关心并照顾小动物,不伤害昆虫。喜欢饲养仓鼠小鱼等小动物,教室里的盆花也有更多的人浇水关照。2.植物为人类带来许多益处,植物是动物的家园,不再随手折花攀枝。3.珍惜木材,不随意 乱撕作业本,并告诉家人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并和家人一起做到洗衣服水冲马桶拖地,洗菜水浇花洗抹布。4.外来农民工子弟回乡探亲自觉告知家里人不在河道扔垃圾,不污染田地、水源。附:文本教学与环境意识渗入一览表(人教版小学五六年级语文课本)课文题目作者环境意识渗入内容资料来源《小桥流水人家》谢冰莹感受天人合一的乡野小景自然风光。野外摄影《林海》老舍资料统计大兴安岭林木18年内将消失。电视新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张建魁为动物迁徙特别设计穿越铁路的过道。电视专题《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感受农耕生活的田园牧歌景色。野外摄影《彩色的非洲》彭仁人们只取所需的渔猎生活电视专题片《狂野非洲》《珍珠鸟》冯骥才人与动物友好相处所创造的美好境界。网络资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城市养花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净化心灵。教学参考《草虫的村落》郭枫沟深林密、昆虫飞舞的郊外野趣。野外摄影《索溪峪的野》曹敬庄自然风景被人为破坏的例子网络资料《天净沙?秋》白朴秋天白草红叶的自然美景。野外摄影《诗经?采薇》《诗经》《诗经?郑风》溱水洧水村庄河岸美景。野外摄影《老人与海鸥》邓启耀不伤害小动物,并阻止伤害动物的行为。网络资料作者简介:曹俊霞(196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第三小学,语文教师5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