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帮助他们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挖掘词汇中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时,要注意对词汇的文化意义多做一些介绍,包括词汇的来源和构成,词汇的指代范畴与感情色彩。一些很有文化内涵的俗语、惯用语、格言、谚语等来自神话传说、宗教故事、文学作品等,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可以适当为学生介绍一些文化背景,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这个学年,我教的学生大多属龙,我借机对比了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的不同。龙是中国的象征,我们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在中国,龙是一种能在陆地上行走,也能在天空中翱翔,在大海漫游,腾云驾雾、神通广大的吉祥物。然而,在西方神话中,龙是一种形似蜥蜴、长着巨翅、会喷火的动物, 是贪婪、残暴、专制的禽兽,经常毁坏人们的村庄,无恶不作。在《圣经》中,把跟上帝作对的撒旦称为the great dragon,把杀死dragon的圣徒称为英雄。在现代英语中,dragon意指“凶暴的人、凶恶的人”。可见,中西方文化中,关于龙的概念和形象完全不同。通过对比,学生对自己的生肖有更多深的认识,了解到父母对他们寄托的美好祝愿。个别调皮的学生甚至还活学活用,把班上比较捣蛋的学生戏称为the great dragon.从此,他们对这个短语的印象特别深刻,还不时地拿出来开玩笑。二、对比中外文化差异,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牛津英语(广州版)》七上Unit 4 “Seasons”讲到春节人们经常与家人一起度过,我提到了我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鼓励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吃大餐,互送礼物,表达美好的祝愿等。我们也比较了两大节日的不同,并从文化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我告诉学生,西方人性格外露,表达情感直接,他们收到礼物会当面打开并大加赞赏。而中国人性格含蓄,接受礼物时一般要推辞一番,以免显得贪心,而且一般不会当面打开礼物。中西方节日文化各不相同,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吸收外国文化,但不要盲目跟风,忘了自己的传统。我还介绍了跟Spring Festival有关的英语表达,比如春联、倒福字、年糕、红包、舞狮、舞龙等,使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三、以Culture corner为依托,拓展教材,挖掘本土文化《牛津英语(广州版)》中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Culture corner,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分别介绍了有关英语国家的地址、后羿射日、英国夏令时、中国航天梦、世界文化遗产、夏令营和明信片等内容,为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门。然而,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一些文化现象的介绍只是一带而过,教师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才有可能让学生加深理解。Unit 6 “World Heritage Sites”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中国文化遗产的数量及个别例子。我补充介绍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同时以广东开平的碉楼为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样,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了解更深入了,知道了需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四、开设班级文化角,共享文化资源初中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大多来自课本。然而,文化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课间进行广泛阅读,提高对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并进行积累。在教授《牛津英语(广州版)》七下Unit 3 “A blind man and his ‘eyes’ in a fire”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后查找英文中有关狗的习语,每个学生查找一个,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同时比较中西方文化中狗的形象的文化内涵。狗在英语中大多数场合是褒义词,可用来形容值得同情或信赖的人,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是屡遭谩骂的东西,代表卑劣可恶的品性,与狗有关的词几乎都是贬义的,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官等。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更好地共享资源,我在教室里开设专门的文化角,让学生把查找到的资料贴出来一起分享,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看一看,进行积累。意想不到的是,通过这次查找资料与分享,有些学生在每节课前做Presentation,讲到自己喜欢的动物cat, rabbit与bird时,也把与其相关的英语习语找出来,如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cats do no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