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七章 美国新制度学派 第二十五章 美国新制度学派 本章重点问题 新制度学派的特点、方法、价值判断标准 加尔布雷思的理论贡献及其影响 鲍尔丁的经济学说 本章主要内容 一、概述 新制度学派出现的社会背景 新制度学派的基本特点 二、加尔布雷思的经济学说 加尔布雷思的生平与著作 早期经济学说 “二元体系”论 三、鲍尔丁的经济学说 一、概 述 1.新制度学派出现的社会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制度学派影响日盛,这主要是由凯恩斯主义的衰落所造成的。 新制度学派认为的制度经济学“复兴”的社会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大公司和工会等利益集团的发展,使社会权力结构有所不同;二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增长,资本主义进入后工业社会。 2.新制度学派的基本特点 (1)理论渊源 在理论上,新制度学派主要继承了旧制度学派的理论,尤其是凡勃伦的理论。凡勃伦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关系是社会文化关系的一部分,而社会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所以经济关系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经济学要研究的是社会经济关系在制度上或结构上的变化。第二,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为了从制度上或结构上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寻找原因,从而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和建议。 虽然新制度学派秉承了旧制度学派的传统,但两个学派之间还是存在重大差异。一般说来,旧制度学派主要研究企业的权力结构,讨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新制度学派在继续研究企业权力结构的同时,着重研究社会权力结构,认为现代经济社会存在着有利益冲突的社会集团,制度经济学要探讨这些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协调它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办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2)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制度学派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其独特的看法。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应仅限于经济问题,还要研究正在变化的经济制度以及与制度有关的其他一切事物。 新制度学派强调说,这里的“经济制度”,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市场制度,而是市场制度处于其中的经济体制;“其他一切事物”则是指政治、社会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它认为,经济学必须研究“整个社会制度,包括对经济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其他一切事物”。由此可见,新制度学派主张的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在经济中起主要作用的结构因素或制度因素。 虽然新制度学派(包括旧制度学派)没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在方法论上却有共同的特点,即重视历史和制度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作用。它的方法论就是所谓的“演进的、整体的” 方法。 (3)新制度学派的价值判断标准 新制度学派主张扩大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采用整体性的研究方法,这与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是相联系的。 价值判断标准是一个伦理概念,是指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或者说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是好是坏的标准。新制度学派认为,传统经济学的价值标准是有问题的,强调除了经济价值外,价值还应该包括诸如社会的平等、生态的平衡、都市的整洁,以及美、尊严、生活的乐趣等等。它指出,一个健全的社会不能以牺牲其他价值为代价而去追求经济价值。新制度学派提出,要考虑经济增长的代价,比如增加生产是以牺牲多少自然的美为代价的。加尔布雷思把经济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称为“文化的价值”。如果把文化的价值和经济的价值综合起来用一个指标来表示,那么这个指标就是“生活质量”。 二、加尔布雷思的经济学说 1.加尔布雷思的生平与著作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1908—)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农场主家庭,1930年毕业于安大略农学院,并获文学士学位。毕业后去美国,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农业经济学,1933年获硕士学位,1934年获博士学位,以后留校任教。两年后,他转到哈佛大学任讲师,一直到1939年。其间,他曾在1937年远赴英国任剑桥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一年。他于1939—1940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副教授,1941—1943年任美国物价管理局局长助理,1945—1946年任美国战略轰炸调查组主任。从1949年起,他又回到哈佛大学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75年退休。其间,在二战后曾任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政府顾问;1956—1960年任民主党顾问委员会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61—1963年任美国驻印度大使离任后回哈佛继续任教。1972年,他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此外,他还担任过《幸福》杂志编辑。 加尔布雷思一生的著作颇丰,主要有:《美国资本主义:抗衡的力量》(1952)、《1929年的大崩溃》(1955)、《丰裕社会》(1958)、《自由主义时代》(1960)、《经济发展》(1964)、《新工业国》(1967)、《经济学、和平与欢笑》(1971)、《经济学和公共目标》(1973)、《不确定的年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