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DNA的生物合成 RNA的生物合成 主要内容: 1、DNA复制:DNA复制的半保留方式;DNA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DNA复制的酶类和蛋白质;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2、DNA的修复:DNA的损伤修复,突变; 3、RNA的生物合成:不对称转录;RNA聚合酶;转录过程;转录后加工过程; 4、RNA复制和逆转录:RNA复制;逆转录; 重点:1、DNA复制;2、转录; 难点: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引 言 实验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以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为遗传密码,通过复制传递给后代,使得后代保持亲代相同或相近的遗传性状,并通过DNA转录成RNA、翻译为蛋白质的形式表达出来。然而,某些生物RNA也可以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如RNA病毒能自我复制,致病RNA病毒还可以通过逆转录方式把遗传信息传递给DNA。 中心法则 生物的遗传信息从 DNA传递给 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根据 mRNA链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 白质的过程,被称为翻译或 表达。1958年Crick将生物 遗传信息的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中心法则。 DNA的生物合成有两条途径,DNA的自我复制和RNA的反转录(逆转录)。其中DNA的复制是DNA合成的主要途径。 11.1.1.1 DNA的半保留复制 1968年日本冈崎(R.Okazaki)提出DNA不连续复制模型,通过用3H-脱氧胸苷标记噬菌体T4感染的大肠杆菌实验,发现短时间内首先合成较短的DNA片段。 DNA聚合酶在大肠杆菌中发现5种DNA聚合酶,所以命名为DNA聚合酶Ⅰ,Ⅱ,Ⅲ,Ⅳ,Ⅴ。 DNA聚合酶IV和V:1999年发现,当DNA严重损伤时,诱导产生。 ①DNA聚合酶Ⅰ 为单肽酶,呈球形。以四种dNTP为底物,在DNA模板的指令下,按碱基配对原则,把dNTP逐个加到引物的3’末端,形成二酯键,新合成的链按5’→3’方向延伸。 当错误的核苷酸参入正在合成的DNA链时,酶3’→5’的外切活性增大,可及时将其切除,保证复制过程的高保真度。 ②DNA聚合酶Ⅱ 为多亚基酶,活性比聚合酶Ⅰ低,仅为5%。 ③DNA聚合酶Ⅲ 为寡聚酶,由多种亚基组合而成,功能强。 4. DNA拓扑异构酶 又称旋转酶或松弛酶,在DNA复制、修复过程中都要先解开双链,提供单链模板。是催化DNA双螺旋解旋的酶。 5. DNA解螺旋酶 在DNA复制、修复过程中将埋藏在DNA超螺旋分子中的碱基对暴露出来作为模板,才能合成新链。可使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 6. 单链结合蛋白(SSB) 结合在DNA单链区,保护DNA单链免遭核酸酶的降解,并保持伸展状态;其次能降低天然DNA的Tm,促进DNA解链。 11.1.1.4 DNA的复制过程 DNA的合成以四种dNTP(dATP、 dTTP、 dCTP、 dGTP)为底物,在DNA模板指令下,按碱基配对原则,由DNA聚合酶催化,向DNA的3’-OH端添加核苷酸,以5’ → 3’的方向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链。反应如下: DNA 复制过程可分为: 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 1 复制的起始 起始点(生长点、原点、复制子) 细胞内存在有识别起始点的蛋白质。原核细胞只有一个,而真核细胞有多个起始点。 反转录的简要过程表示如下: 反转录酶的作用是以dNTP为底物,以RNA为模板,tRNA(主要是色氨酸tRNA)为引物,在tRNA3’-OH末端上,按5′→3′方向,合成一条与RNA模板互补的DNA单链,这条DNA单链叫做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 cDNA),它与RNA模板形成RNA-DNA杂交体。随后又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水解掉RNA链,再以cDNA为模板合成第二条DNA链。至此,完成由RNA指导的DNA合成过程。 个别脱氧核糖核苷酸残基甚至片段DNA在构成、复制或表型功能上的异常变化,称为突变(mutation),也称为DNA损伤(DNA damage) 遗传物质结构改变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11.1.3.1 突变的意义 (-)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 自发突变或自然突变 (二)突变导致基因型改变 多态性:个体之间的基因型差别。 (三)突变导致死亡 突变发生在对生命过程至关重要的基因上,可导致个体、细胞的死亡。 (四)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 有害的突变 11.1.3.2 引发突变的因素 (一)自发突变 (二)诱发突变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