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时讲练通】2014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

【课时讲练通】2014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2013·内江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关于变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政治上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B.思想上百家争鸣 C.经济上土地国有化趋势加强 D.经济上生产力发展 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  ) A.诸侯国的国君 B.新兴地主 C.奴隶主贵族 D.士人 5.(2013·淄博模拟)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这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 B.都是以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 C.都涉及土地和赋税问题 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6.(2013·连云港模拟)人类历史是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改革往往出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或激化的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7.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8.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 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 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分裂 二、非选择题 9.(2013·大庆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两者为敌,则不俱平。故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故万民无籍,而国利归于君也”。 ——《管子·国蓄》 材料二 “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而财之櫎可得而平也”。 ——《管子·国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管仲提出解决“粮价波动”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10.(2013·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摧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申不害还提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还特别重视兵器制造,韩国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张文鸣《申不害变法图强》 材料二 李悝,在短时期内帮助魏文侯实施变法。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主张,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求“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他还认为田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主张“尽地力之教”,提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晋书·刑法志》曰: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成,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有“战国《法经》秦汉行”之说。 ——秦一风《李悝》 (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魏两国变法的相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化趋势加强,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B反映的是表面现象。C叙述是错误的,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诸侯国之间的互相进攻,而不是新兴地主的武装夺权。D叙述与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不符。 【规律方法】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流程 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k80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