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 《短文两篇》课件.ppt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 《短文两篇》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自由读文,解释字词: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能够喝些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能满足他,他又到北方的大湖喝水。他没有到达大湖,就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了。他丢弃的手杖,变化成为了一片桃林。 问题2: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曲折,根据图片,思考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 再见 问题探究 3.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 4.文中说夸父把黄河和渭水一下子喝干,运用一种怎样的写法? 夸张。 夸父敢于与日逐走,善于奔跑,突出他的口干舌燥和艰辛劳苦。 成语:“夸父逐日”是什么意思? 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夸父逐日》讲述了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应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课 堂 小 结 《淮南子》 《共工怒触不周山》 选自《淮南子》,共21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请听课文朗读,《共工怒触不周山》然后朗读。 要求:听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 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 zhuān xū shé lǎo 《淮南子》 1、请参考课文注释,划出疑 难字词句,初步理解文意。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从前。 碰,撞。 断 古义:绳子。 今义:维护。 共工怒触不周山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所以。 代词兼语气词,在这里,在那里。 积水。 归向,这里指流向。 ========== =============== (共工) (省略句)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天柱折了,系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流沙朝东南方向流去。 【课文翻译】 1、共工“怒”撞不周山的原因? 2、共工“怒”撞不周山的结果? 3、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1、共工“怒”撞不周山的原因? 争帝输 共工和颛顼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黄帝轩辕氏的孙子。 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 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 说他是二人首蛇身,满头的 赤发,坐骑是两条龙。 2、共工“怒”撞不周山的结果?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争帝输 天柱折 地维绝 日月星辰移 地不满东南 3.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 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结尾含义?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 * * * * * * * * * * * * * * * 看图片,猜故事,比一比,见闻广。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神话 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 人类童年的艺术奇葩——神话 短文两篇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大多运用夸张、想象、幻想等手法,反映的是远古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神话: 夸父逐日   《山海经》:成于战国-西汉年间。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竞 跑、赛跑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想要 黄河 渭水 足够 大湖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丢弃 变化成为 桃林 向北 探究 1、“弃其杖,化为邓林”,如何理解? 夸父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表现夸父死而不已、甘为人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aifc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