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十七、必考模块综合检测.doc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十七、必考模块综合检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七) 必考模块综合检测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出武王分封 A.主体是先代帝王的后人 B.加速了宗法制的衰落 C.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解析:材料说明分封的对象是先代帝王的后人,但不能理解为其主体就是先代帝王的后人,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分封,排除A项;分封制度体现的是宗法制,排除B项;分封制与C项无关;从分封的目的来看,对异姓、先代帝王后人分封,是拉拢这些势力的手段,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故选D项。 答案:D 2.《晋书》记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既不多,由是稍贵。安帝元兴中,桓玄辅政,立议欲废钱用谷帛。这表明东晋时期 A.缺乏制造货币的材料 B.对货币的管制松弛 C.江南经济发展较迅速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解析:材料表明东晋一是货币混乱,二是货币量小,三是有人主张废除货币,这些说明了东晋时期,货币流通领域十分混乱,政局一直不稳,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A项;C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服用貂裘。这实质上反映出明朝政府 A.对商人的着装严格限制 B.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C.对商人经营范围的限制 D.注重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材料表明是对商人穿着的限制,因此排除A项;材料本身没有体现B、C两项的意思;严格限制商人穿着,其目的是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以维护小农经济,故选D项。 答案:D 4.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两人的共同主张不包括 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讽讥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学 D.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宋明理学 解析:材料“徒讲义理”是宋明理学的特征,八股取士和明朝理学都具有“不顾郡邑之利大害”“误人家国”的这种恶劣影响。A、B、D三项都体现了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符合材料意思,因此被排除。题干中无C项信息,故选C项。 答案:C 5.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以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元帝时国势衰弱,匈奴兵犯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昭君被迫出塞和亲,行至汉匈交界的黑江,投江自杀。这说明 A.文学艺术一定程度体现社会思想 B.元曲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元曲的兴起促进了封建社会瓦解 解析:材料展现的是王昭君宁可自杀也不肯到匈奴和亲的故事,这与基本史实不符。作者此举反映了作者以及社会对元朝的种族等级统治的反抗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意思。 答案:A 6.近代有人说:“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伊古以来,盛衰治乱之机总此矣。况今日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议院……议院兴而民志合,民气强耳。”这一思想应该出自 A.清末维新派 B.近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C.明末清初思想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有“天生民而立之君”“立议院”“议院兴而民志合”,说明此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是维新思想,故A项正确。 答案:A 7.近代某一宣言指出:“革命战争之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三民主义拥护国家及人民之利益,故必集中革命之势力于三民主义之下。推倒军阀,与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这一宣言发表后的革命战争 A.彻底结束了军阀的混战局面 B.推动了中国民族革命的进程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D.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解析:从材料“推倒军阀,与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可以得出这次革命应该是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因此A、C两项表述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是蒋、汪和中共内部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北伐战争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答案选B项。 答案:B 8.“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不同于以前的是,这次既同步又碰撞带来了较长时期的复杂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shang_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