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中的月与酒.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白诗中的月与酒“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永恒的意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可见,“月”可分为“残月”“明月”“淡月”“新月”“缺月”“皓月”“斜月”等。“月”真的有这么多形状吗?非也。其实,这些不同的月就是作者借以抒情、思乡、言愁的意象。“酒”在中国文化中不是一种简单的饮食,而是一个饱含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现象。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部落,他们从采集的野果储存后发霉尝到了酒味,酿酒文化从此开始。从夏朝酒文化盛行,到商人善饮酒,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酒不是一种简单的饮食,而是一种文化。酒文化继续延续,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酒政文化”,三国时期酒风极盛,劝酒之风颇盛,喝酒手段激烈,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曲水流觞”的习俗,把酒道向前推进了一步。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饮酒成为了雅趣,酒与情,酒与诗接下了不解之缘。酒文化继续丰富,到了唐宋时期酒与文人墨客大结缘,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李白饮酒解愁,苏轼饮酒赋文。酒与诗词、酒与音乐、酒与书法、酒与美术、酒与绘画等,相融相兴。到了明清两代,饮酒特别讲究“陈”“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纵观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古往今来不少人在觥筹交错、悲欢歌啸之余要冷静思考,这就不足为奇了。翻开李白的诗作,题材多与“月”“酒”相关,其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我作了一定的梳理,归纳如下。一、问月饮酒,叹生命短暂而达观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和游子思乡、闺怨之愁结合为一体,似乎成了定式。但是,李白在《把酒问月》这首诗中对规定的母题作了一次彻底的突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两句把本不相干的月和酒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李白端着酒杯问月,姿态潇洒,富有诗意。酒能让人兴奋,使艺术思维得以自由释放。故在诗中,酒成了赋诗的兴奋剂,解愁的良方。而李白问月饮酒,在感叹生命的短暂这一点上和今人是一致的。他叹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两句似乎是反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确,人生与永恒的明月相比,显得十分短暂。面对永恒与一瞬,人们会生发许多感慨,而李白却显得有些达观。他的《把酒问月》用这样的话来作结:“唯愿对酒当歌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种面对生命苦短的达观,来自于酒的迷糊和麻醉,归咎于酒的使然。二、邀月独酌,隐藏孤独寂寞之情李白的《月下独酌》把月光和酒作为意象,把月光当成富有生命的活人,邀之即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独自一人的李白饮酒解愁,实在孤独。但富有人性的明月,李白举杯一邀,影随其身,成为朋友。而月亮和影子毕竟不是朋友,把月和影子当朋友,恰恰是没有朋友的结果。正如杜甫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哪怕是短暂的欢乐,在李白看来也该尽情享受,及时行乐溢于言表,恰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以说,李白独酌邀月,正是为了解脱孤独寂寞之感。三、白酒黄鸡,高歌自信人生必有用在李白的一生中,742年(天宝元年)是他最值得高兴的一年。这年,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此时此景,李白饮酒不用邀月,不用问月,酒是新熟的酒,食是秋肥的黄鸡,情是喜悦的情。酒酣起舞,浑身充满自信,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他的眼里,看不起自己的人如“会稽愚妇”,而自己却是“朱买臣”。此时,李白的心中也有怨,怨的是马跑得慢、路途太遥远,正如其诗句“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所言。王文忠,教师,现居重庆巴南。3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