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辨性写作的路径选择与突围思辨性,即辩证思维,它使思维认识全面,论证周密,见解独特。而当前学生写作非常缺少高质量的思维品质,写作过程往往陷入“思想浅薄,深度不够;思维单一,片面僵化”的泥潭,议论时强行“贴上标签”,对事理简单地做断定了事,免不了犯以偏概全、主观臆断的错误。即使不犯明显的逻辑错误,也会使思维停于浅层。因此,找寻思辨性写作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思辨写作的路径选择思辨是磨砺思维的利器。温儒敏说:“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思辨性,是独立思考能力的最直接表现,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内容。”优秀的文章往往具有思辨性元素,它总是凭借优秀的思维品质打动读者,以其深刻性、批判性、敏锐性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下面就结合2015年学生高考作文,谈谈具体的路径选择。1.防止过度,倡导适度。任何议论的观点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一味地吹捧或者一味地打压,都会削弱说服力量。因此,在树立一种观点时,必须要防止该观点走向极端、滑向过度,防止对事物的认知“一根筋”,应把它拉回到合理的平衡点。当二元或多元因素对立时,可能很难直接取舍,偏左或偏右的观点都显得思维单薄,牵强附会,也无法让读者获得审美愉悦。若着眼于两者或多者的综合分析,倡导适度对待,思维会表现出和谐之美。以2015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为例。材料中最为关键的词语无疑是“柔软”与“坚硬”,材料谈论的主题是如何平衡“柔软”与“坚硬”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组对立的矛盾词语,面对这组矛盾,我们不能轻易断论谁是谁非。也就是说,要平衡两者关系,造就和谐自我,就不可能完全偏颇一方。若是仅仅揭示“柔软”或“坚硬”单方面的价值,从道理上是难以自圆其说的,无法挖掘这组矛盾背后的合理逻辑,也难以达到和谐人生的目的。下文是考场优秀标杆作文的思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人心之坚硬,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人心之柔软,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开头旗帜鲜明地主张“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主体部分重点论述“坚硬”和“柔软”的积极价值。最后回归到一点:无论是“柔软”,还是“坚硬”以适度为好,适度才能造就一种幸福、自适的人生。这样的写作思路无疑具有合理性,也具有思辨性。2.厘清正面,幽探反面。事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主流,也有支流;既有成绩,也有问题;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只有全面、客观地认知写作对象,一分为二地审视写作对象,厘清它的正面,幽探它的反面,才能让写作思维更具严谨性,使写作内容更具真实性,思维才会显现理性之美。以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为例。不少考生呼吁要躬亲走进大自然,若一味地强调亲身走进大自然,观点未免显得穿凿附会,思想也显得狭隘。立意可以确定为“亲身走进大自然”,但对此的议论是否能思辨思考呢?请欣赏下面考场优秀作文的语段:让心去感知自然,用双脚触摸自然之美。古语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知自然,就得亲自躬行。我想拥有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高尚情操,与大自然为邻;我也想拥有毛泽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豁达情怀,与大自然齐飞。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喧嚣、灯红酒绿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更多人自驾“游”玩大自然,让自己烦躁不安的心灵歇歇气。然而,旅客误吃毒蘑菇、森林迷路、被毒蛇咬伤等事件时时刺激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在浩瀚的大自然面前俯首深思,因为无知鲁莽地走进大自然,便承担了潜在的风险。上文前面部分花了不少笔墨赞颂用脚触摸自然之美,感知自然纯真的气质。但笔者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思辨性地揭示用脚走进大自然也有缺点弊端,对立意进行二元思辨思考,这样一来,让读者对感知自然的方式有了更理性的思考。3.拨探表象,洞彻本象。当前,学生观察客观事物时只能触及事物的表象,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使得所写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忽视在“为什么”上深入开掘;只满足于获得感性认识,缺乏理性思维。这是不少高考作文的通病。而启发学生观察表象,指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在写作中,要诱导学生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抓住问题的实质。这样,通过思辨产生了顿悟,获得科学而准确的认识,思维显现深刻之美。以2015年湖北卷高考作文为例。本题阐释泉水和喷泉的关系,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气贯如虹的喷泉,而对默默流淌的泉水鲜有关注。喷泉只是流水品质的外在表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 (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 招聘事业编制人员1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预算编制的时间安排.pptx
- T∕COSOCC 014-2024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经营管理系统数据管理技术规范.pdf VIP
- 《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2547B-2024》知识培训.pptx VIP
- 全电路欧姆定律.ppt VIP
-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鸿门宴.doc VIP
- 小学与初中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幕墙工程完整的清单报价.xls VIP
- 专题4平行线中的翻折求角度问题及角度之间的关系(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版义务教育《艺术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