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基村调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赛龙舟 H:\录音4.ogg 十番之一――――――飞钹  用数尺彩绳连着一个飞钹,一手甩动彩绳,使它在空中回环飞转,合着锣鼓的节奏,与另一钹擦击,发出“嚓嚓”的悦耳声。飞钹的花样有“左钹”、“右钹”、“阴钹”、“阳钹”、“过头飞”等,只见金光闪闪的飞钹在十番阵中上下翻飞,犹如彩蝶飞舞花丛中,惊险刺激,让人叹为观止。 近乎失传的一番―――响螺 在与孩子的谈话中,我们还知道了十番当中的一番----响螺,如今是近乎失传的,虽然村子里有人会吹,但是因为十番表演在“秋色巡演”等大型表演活动中,由于路途比较长,吹的人必须足气,所以难度很大。现在的十番表演中也是没有这一番的表演的。 正因为十番的独特与茶基人对它的保护与传承,十番已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茶基村,又名茶基坊,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开村,至今已近600年。因当时村边田基多种茶树,村子因此而得名茶基坊。茶基村河涌环绕村中,具有典型岭南水乡风貌,曾有古人题诗“绿树两旁闲逸坐,清溪一水荡舟游”来形容此特色。 现村内古村面貌仍存,保留了何氏宗祠、成庄何公祠、成刚何公祠、俊宇何公祠、三圣宫、华陀古庙等坛庙祠堂,居仁巷、华尔街、水楼巷等古巷道以及三间两廊布局的古民居一批。 茶基村的古建筑,不仅有祠堂,还有为数不少的古民宅以及庙宇,特别是至今保存完好的三间庙宇,均有两百年的历史。《叠滘乡志》记载,整个叠滘历史上曾有大小不等的庙宇21间,但大部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毁或废置,只有茶基村内的华佗古庙、财福庙及三圣宫至今保存完整。叠滘茶基村里现在还完整保存着6座宗祠古庙,包括建于1895年的成莊何公祠,建于1863年的何氏宗祠,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华佗古庙,建于1919的俊宇何公祠,建于1909年的成刚何公祠以及庐江家塾。 始建于清初,同治四年(1865)重建,1998年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二进,总面阔12米,总进深23.3米,面积279.6平方米。 花岗岩条石及传统阶砖地面,花岗岩墙脚,青砖灰水划线墙,灰塑瑞兽博古脊,硬山顶,素胎金玉满堂勾头,碌筒瓦面。头门前为花卉博古花板梁架;墀头花卉砖雕装饰。两偏廊花卉灰塑博古檐脊。“华岭旧家声,庐江新气象”,这副茶基村里何氏宗祠门口的对联所记载的正是茶基村人的由来。 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问1 :何氏宗祠有何历史特点? 答1: 古老,解放前就有了,文革后进行了一次大翻新。村民平时都会在宗祠开展活动,比如生日,满月酒等。挺热闹的。 问2: 它平时会开放吗? 答2: 一般有人参观就会开放。 问3: 这里有什么风俗吗? 答3: 布局基本一致;村民入伙时,送牌匾,按亲疏排序。 问4:它与其他宗祠有何区别? 答4:祠堂大点深点,就会有多进,我们祠堂就是二进。 对华佗古庙的管理员的采访: 问:华佗庙有何特色? 答:华佗庙有一百年历史,平时都会开放,村民大多数都会在初一,十五瞻仰华佗,保佑身体健康。 问:为什么神台有几个佛像?哪个是华佗? 答:因为后来扩充,有金花夫人,华佗,吕洞宾等。 问: 为什么叫三圣宫? 答: 这里的三圣宫供奉北帝,观音等。 问: 三圣宫有何作用? 答: 用于拜神,初一,十五都会去。 问:如何保护这个古庙? 答: 准备重修一次。来更好地保护这个三圣宫。 成刚何公祠(1909) 迎禧古巷 俊宇何公祠(1919) 古巷的天空 迎禧古巷   每年端午时节是西江的汛期,村民习惯叫“西水大”,正是水乡龙舟竞渡的大好时机。在茶基村,“扒龙船”成了茶基人趋利祈福的集体化社会仪式。在世代的演变中,从起龙、游龙、赛龙到洗龙舟水、吃龙船饭,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   《叠滘十馨》记载:“双溪涌曲,端阳吊屈,龙舟竞渡,明兴清盛。”一个“曲”字,道出叠滘河涌九曲十三弯的特色。在这里扒龙舟,扒得刺激,看得心跳。除了几十个“扒手”要齐心协力,船尾的舵手非常关键,龙舟能否穿桥过洞勇往直前,就看你的弯转得漂不漂亮,若舵手身手一般,则整船人都要跟着冒船撞岸石人落水的风险。   人家说抬轿入窄巷无弯转,他们却说叠滘佬扒龙船有弯转。这里坊间还流传一句顺口溜:“叠滘龙船真好睇,老公扒俾老婆睇。”说的是这种自家门口划龙船活动的自娱性和观赏性。  茶基村文化室里有一个大玻璃柜,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奖杯,村民十叔自豪地告诉每一位造访的客人,这些全是茶基龙舟队拿回来的。 问题一:赛龙舟在茶基村的历史怎样,村里的村民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了解这活动的? 龙舟是在解放前就已经在茶基村出现并开始发展至到现在,现在都是年轻一代作为主要传承人,通过节日举办活动的形式一直得以延续。 问题二:我们知道龙舟赛过后会有龙舟饭,那具体安排是如何的呢?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