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2 经济史
专题八: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线索:1线: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1?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农耕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中国主要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中国主要的经营模式(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特点:家庭经营,男耕女织;评价:积极:易足性(勉强维持温饱,生活较为稳定)局限:落后性?脆弱性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表面土地国有)(商周)(春秋开始瓦解,其原因: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制: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明清时在农村占主导经济形态,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城市的主要成就:(参看课本4?5课)明中叶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并萌发资萌芽:雇佣关系);唐以前城市实行坊市制(市定时开启);宋:坊市制被打破(清明上河图反映,出现瓦舍) 明清:出现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重农抑商:出现:战国;评价:前期有稳定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后期:明清,阻碍资萌芽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
中国的对外政策:海禁:原因:根本:小农经济占主导 ,;直接原因:防止东南抗清势力 ;目的:维护清统治 影响:使中国失去发展的最好机会,落后于西方
中国近代前夜危机:资萌芽发展慢,中近代落后于西方,西方开始侵略中国?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专制统治强化,实行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的打压?归根结底:封建制度?社会落后?
考点2?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变动
中国农耕经济内部的新经济因素:明中后期,在沿海地区出现了资萌芽----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记工受值)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变动标志:小农经济开始瓦解(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近代经济因素出现:洋务企业?民资?外资? 原因:主要: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影响:积极: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灾难?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小农经济;洋务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派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外资?民资并存? 其中后三种经济对小农经济有瓦解作用?
考点3?中国民资的产生?曲折发展历程
A?历程:产生:时间:19世纪6?7十年代;地区:东南沿海 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械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厂 ;原因:小农经济逐步瓦解;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洋务运动的诱导?
初步发展:时间:甲午战争后; 原因:主要: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快速发展:1? 短暂繁荣(黄金期):时间:民国初年(1912---1919)原因:民国建立,民资提高了地位;民国实行有利于民资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战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短暂的原因: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2?国民政府前期(27---37)原因:全国基本统一;国民政府实施有利民资发展的措施?萎缩期:(抗日战争)原因:三座大山:外资欺压(日本掠夺);本国的官僚主义;本国的封建主义?新发展:新中国
民资概况:性质:半殖半封;分布:沿海,沿江;工业部门:轻工业 ;企业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生生存:艰难(原因:三座大山)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软弱性和革命性
民资的评价:经济上:新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民资发展,发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上:为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提供条件?
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单元线索:新中国50年代------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
考点1?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3年 目的: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内容:一化(工业化)三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并举 三改方式:逐步过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创举)) 56年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
56---66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正确思想(发展):A?八大矛盾说(主要矛盾:阶级矛盾转变为人民需求和落后生产力间的矛盾;落后农业国与工业国间的矛盾)B?60年八字方针:针对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左倾错误 ;影响:62年国民经济形势好转 曲折:表现:1?58总路线,人民公社化?大跃进 2?文化大革命: 曲折原因:左倾错误的 影响: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建设遭损失?56---76年建设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要以经济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