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春版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它的基调开朗、轻松,迥异于鲁迅其他严肃、庄重的作品,其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自由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过渡段的作用及划分原则
2、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
[难点]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
教学目标
1、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2、学习文章写景技巧。
3、体味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明确自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划分原则。
[围绕重点自学]
回忆有关鲁迅的知识(激发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知识)
生平及相关知识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故乡:浙江绍兴
2、《野草》与《朝花夕拾》的基调之别
前者:沉闷、压抑
后者:开朗、活泼
过渡段
由解题引入
根据“从……到……”的句式将文章分为两部分:
①~⑧/⑨~末尾
第一部分: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三味书屋的生活
提出质疑:第9段也涉及到一点百草园的事情,为何会划入第二部分?
明确:过渡段
讲解相关内容
⑴作用:承上启下
⑵划分原则:“划下不划上”
讲解课文1、2段
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两段(学生朗读)
问题研究:(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解题方法:联系上下文
⑴联系上文“……已经隔了七八年”,故用“似乎”
⑵联系下文“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故用“确凿”
结合课后习题二(1),仿照句子(学生发挥想象,动笔仿写句子)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例:⑴不必说金色的沙滩,也不必说连天的大海,单是蔚蓝的天空,就让人有美的憧憬。
⑵不必说一飞万里的鲲鹏,也不必说展翅翱翔的胸鹰,单是浮云中那自由弱小的麻雀,就足以让人称羡不已。
[课堂小结]
参考小结: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野草》的基调沉闷、压抑;《朝花夕拾》的基调开朗、活泼。
2、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划分原则为“划下不划上”
[导语设计]
参考导语:
导语一 上学期我们学习过鲁迅的《风筝》,今天再学习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语二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十岁读书、十二岁进“三味书屋”随寿镜吾老先生学习,不久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又常年卧病不起,家道中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是回忆他童年时的一段快乐往事。
导语三 我们学过《风筝》,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怎样?(生:沉闷、压抑……)鲁迅的确是一个严肃、庄重的人,但他回忆童年的文章却有另一道风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明确自学重点]
体会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
学习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
[围绕重点自学]
写景特点(第二段)
1、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⑴找出表示颜色(或隐含颜色)的词(学生快速阅读)
碧绿、紫红、黄蜂、菜花
⑵给出一组词“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它们都描写了事物的什么?(学生思考)
明确;形状
⑶总结⑴、⑵,它们均为作者的视觉感受,试找出作者的其他感受:
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⑷春、夏、秋景:
菜花;蝉;蟋蟀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⑴从整体到局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⑵从植物到动物或从动物到植物
⑶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
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⑴体会“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四个修饰词
⑵体会“吟”、“伏”、“窜”三个动词的妙用
延伸:能否分别换成“叫”、“趴”、“飞”?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发表见解)
明确:“吟”更富有诗情画意;
“伏”更能体现黄蜂的“肥胖”这一特征;
“飞”更能体现云雀的轻捷,也更能突出飞行速度之快。
⑶品味“低唱”、“弹琴”、“喷出”等一组动词,仿照其用法为“蜈蚣”也加一个动词。
(如跳舞)
作业
背诵第2段
[课堂小结]
参考小结:
写作(写景、写事)要按一定顺序
写作(写物、写人)要抓住所写对象的特点
第三课时
[明确自学重点]
了解百草园中美女蛇、玩雪、捕鸟等几件有趣的事;
体会并学习“捕鸟过程”一节中动词连用的妙处。
[围绕重点自学]
问题研究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结合背景讨论)
[背景知识]
有人说是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京市2019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pdf VIP
- 2022年新高考政治真题试卷(山东卷).pdf VIP
- 2025年最新详版征信报告个人信用报告样板模板word格式新版可编辑.docx VIP
-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 月考英语试卷(10月份).docx VIP
-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现代汉语》各章练习题答案汇总 .pdf VIP
- 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全过程管控培训课件.pptx VIP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培训课件.pptx VIP
- 培训课件_1411dxs小天鹅纯臻2.0新品1411DXS系列.pdf VIP
- 202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管理专业综合基础考研真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