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ppt

第1章绪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仪器分析 主讲人 张新祥 李美仙 主讲教师:李美仙 lmwx@pku.edu.cn 化学楼B区303 Tel: 张新祥 zxx@pku.edu.cn 化学楼B区225 Tel: 本门课期末总成绩评定原则: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占10分 缺一次扣3分 读书报告5分 期中考试占40分 期末考试占45分 其中包括前半期内容 (2011. 2?2011. 6) 化学学院2009级仪器分析理论课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化学楼 101 理教205 1 2-22 绪论 绪论 2 3-1 光学分析法引论 电分析化学引论 3 3-8 原子发射光谱 电位分析法 4 3-15 原子吸收光谱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极谱法 5 3-22 核磁共振波谱 极谱法和伏安法 6 3-29 核磁共振波谱 色谱学引论 7 4-5 放假 放假 8 4-12 质谱分析 气相色谱法 9 4-19 质谱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10 4-26 电分析化学引论 光学分析法引论 11 5-3 本周期中考试(另安排时间) 5-3 电位分析法 原子发射光谱 12 5-10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极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 13 5-17 极谱法和伏安法 核磁共振波谱 14 5-24 色谱学引论 核磁共振波谱 15 5-31 气相色谱法 质谱分析 16 6-7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谱分析 17 6-14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绪 论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学科,也是研究分析方法的学科。 特点:不是直接提供和合成新型的材料或化合物,而是提供与这些新材料、新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相关的信息,研究获取这些信息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分析化学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测定样品的原子、分子和官能团的信息 测定样品的含量 样品是什么 样品有多少 分析化学的责任 分析化学是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 能源科学 信息科学 分析化学的责任 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责任体现在原料、产品的质量检验和工艺流程的控制 分析化学在农业方面的责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对农业生产起指导作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苏丹红事件、多宝鱼药物残留、三聚氰胺事件、水胺硫磷超标的有毒豇豆 分析化学的责任 分析化学是人民健康的技术保障 “问题奶粉”吃出“大头娃娃” 假酒(甲醇中毒)致使视力严重受损 分析化学的责任 分析化学是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强力支撑 分析化学的责任 分析化学是打击犯罪、侦破未知的科学 分析化学的发展 第一次巨大的变革:16世纪天平的出现,20世纪初溶液中四大平衡(酸碱、络合、氧化还原和沉淀)理论的建立 分析化学由技术变为科学 第二次巨大的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物理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经典的化学分析发展为仪器分析 布洛赫和珀塞尔(F. Bloch 和E. Purcell,美国)发明了核磁共振的测定方法,获1952 年诺贝尔物理奖 马丁(A. Martin,英国)、辛格(R. Synge,英国),提出了分配色谱的理论,获1952年 诺贝尔化学奖 海洛夫斯基(J. Heyrovsky,捷克),发明极谱分析法,获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 第三次变革:70年代末,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给仪器分析带来全新的革命 分析仪器智能化 各种Fourier变换仪器相继问世,提高灵敏度、扫描快速、便于与其他仪器联用 同时,计算机又促进数理统计理论渗入分析化学,出现了化学计量学,有利于最佳测量条件的选择,并能从测量数据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化学信息。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利用显色、指示剂、气味及熔沸点的测定 定性 利用测定重量或体积等的方法 定量 通过使用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分离采用色谱和电泳的方法;测量光、电、磁、声、热等物理量而得到分析结果 用于结构、价态、状态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微量及超痕量分析等 分离采用萃取、蒸馏、沉淀 仪器分析的发展 50年代仪器化,60年代电子化,70年代计算机化,80年代智能化,90年代信息化,而21世纪必将是仿生化和进一步信息智能化。 克卢格(A. Klug,英国),以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核酸-蛋白质复合体,获1982年诺贝尔化学奖 恩斯持(R. R. Ernst,瑞士),发展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学方法,获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