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发展策略20071029.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癌药物发展策略 付剑江 药学院 药理学科组 Jianjiang.fu@ 抗癌药物发展策略 认识肿瘤 1、一般性认识 2、发病机制 3、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4、信号转导与肿瘤 抗癌药物研究的发展与发展策略 1、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 2、肿瘤分化诱导剂的研究(细胞分化与肿瘤) 3、肿瘤侵袭及转移药物的研究(肿瘤转移) 4、克服肿瘤耐药的药物研究(耐药机制) 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策略 认识肿瘤 ——几个一般性概念 肿瘤: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癌症:恶性肿瘤(广义) 恶性肿瘤:癌与肉瘤    癌:来源于上皮组织,易经淋巴道转移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易经血液播散,如纤维肉瘤;    白血病:血液系统的肿瘤,多起源于白细胞的恶性生长 认识肿瘤 ——肿瘤表现 1、细胞失去控制的异常生长; 2、对邻近正常组织及身体的远处其他部位的侵犯(转移,metastasis) 3、与其来源组织细胞有相似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性:肿瘤的分化程度 差异:分泌功能、表达癌胚抗原等 认识肿瘤 ——肿瘤认识的发展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化学、物理因素致癌 分子肿瘤学的发展、建立(多基因、多步骤的疾病) 认识肿瘤 ——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理 化学致癌 物理致癌 致瘤病毒 遗传因素 肿瘤发病的多阶段 直接致癌物 与人体细胞直接作用 不需代谢 致癌力强 作用快速 间接致癌物与促癌物 间接致癌物须经微粒体酶活化,形成化学性质活泼的致癌物;如多环芳烃、芳香胺、黄曲霉素 DNA加和物的形成 致癌物或活化致癌物形成亲电基团,攻击基因组DNA,导致DNA的化学修饰,形成致癌物-DNA加和物; 共价形式与非共价形式; DNA损伤:碱基的替换、缺失、插入、颠换、烷化(甲基硝基亚硝胍,MNNG);DNA交联、断裂; 突变:移码突变、点突变从而影响DNA的复制与转录,促使细胞发生恶变 2、物理致癌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以短波和高频为特征的电磁波的辐射以及电子、质子、中子、α粒子等的辐射。 同位素的辐射;紫外线的照射等 机理:产生电离,形成自由基,破坏正常分子结构而使生物靶受伤。 3、致瘤病毒 致瘤病毒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与人类肿瘤相关的致瘤病毒 致瘤病毒致瘤的分子机制 致瘤病毒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与肿瘤相关的病毒 病毒的分类 DNA肿瘤病毒 RNA肿瘤病毒 DNA肿瘤病毒 分类: 乳-多-空病毒:SV40 腺病毒: 疱疹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痘病毒 DNA肿瘤病毒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 HPV:80多个亚型,大部分亚型与人类异常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相关 HPV16、HPV18:宫颈癌关系密切,E6、E7(HPV的癌基因)与P53、Rb基因(抑癌基因) RNA肿瘤病毒 与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类肿瘤相关的致癌性RNA病毒主要是逆转录病毒,与癌基因关系密切 HTLV与ATLV: HTLV: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 ATLV: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 编码两个反式作用蛋白Tax与Rex,可诱发多发性间质瘤。 致瘤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1)、病毒编码产物模拟细胞内的分子信号 致瘤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致瘤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2)、病毒编码产物激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EBV还可表达另一种基因BZLF1(BamH1 Z leftward reading frame)基因,其编码产物为一种反式激活蛋白Z蛋白,该蛋白可以激活MAPK、P38及JNK通路 致瘤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4、遗传因素 两次突变学说(two-hit hypothesis) 5、肿瘤发病的多阶段 Colorectal cancer (CRC) 5、肿瘤发病的多阶段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癌基因(oncogene)就是存在于人或其他动物基因组中,与细胞生长发育调控有关的一组结构基因,具有增加癌源性或转化潜能,一旦活化就能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癌基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致瘤病毒中能在体内诱发肿瘤并在体外引起细胞转化的基因,即病毒癌基因(viral oncogene, v-onc);另一类是存在于细胞基因组中、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止或低水平(限制性)表达状态,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当受到致癌因素作用被活化而导致细胞恶变的基因,即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pro-onc)或称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c-onc)。 癌基因的发现 1911年, Reyton Rous 报道将鸡肉瘤的无细胞滤液注射给健康鸡后,可诱导发生肉瘤,表明无细胞滤液含致病原,可传播肿瘤。 Rous提出病毒致癌理论:即传播肿瘤的无细胞滤液中含的是病毒。 这种感染性颗粒后来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