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在山区:37名农民志愿者的助学之路
您听说过麻阳河助学志愿者协会吗?
这是一个农民助学团体,2007年由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位农民创办。可别小看这群农民志愿者,他们自掏腰包先后资助了197名山区孩子,还在村里成立了流动图书室,每年带领孩子们开展户外活动……
协会目前有37名会员,几乎全是农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初中还未毕业,但却让很多孩子走出了大山。
山区有了志愿者协会
2004年,在贵州省一家科研单位工作的罗扬来到沿河调研山区教育情况。
“教室就是一间破烂的木房,学生的书桌是一块长木板,椅子是从家里搬来的木板凳,黑板是用油漆浇的……”罗扬忘不了在黄土乡竹元村看到的“教室”。
竹元村教学点只有一个老师,名叫毛金波。1980年出生的他因为家贫,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回家种田。
毛金波发现,与自己一样,村里很多孩子已经失学或正面临失学。1997年,他决定在村里开办“家庭学校”。
同年,毛金波的女朋友田淑萍放弃了高中学习,与毛金波一起成了村里的代课教师。
“开办教学点最初的想法是不想让村里的孩子辍学,开学才发现,没有几个孩子来报名,放羊或者外出打工的挺多。”毛金波回忆。
从那个时候起,毛金波和田淑萍走访附近村寨,挨家挨户向家长做思想工作,还自掏腰包资助一些贫困孩子。
1999年,毛金波和田淑萍结婚了。婚后他们几乎将全部精力用在办学上。放学后,田淑萍放羊,毛金波酿酒,经济条件逐渐变好了,两人决定资助更多的孩子,一直帮助孩子念完中学。
调研结束后,罗扬意识到,凭毛金波夫妇的付出,很难改变山村穷困孩子上学难的情况,必须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2007年,在罗扬的建议及帮助下,毛金波决定成立“麻阳河助学志愿者协会”,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共同助学。
如今,田淑萍依然坚守在讲台上,而毛金波则四处走访了解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通过毛金波的努力,“麻阳河助学志愿者协会”的名声在周边村落渐渐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志愿队伍。
孩子有了“专职辅导员”
记者在黄土乡竹元村见到毛金波时,他刚从遵义市务川县回来,务川县的几名代课教师把毛金波请过去“传授经验”。
尽管麻阳河助学志愿者协会是一个民间组织,但依然有相当规范的制度。
“协会成立了理事会,所有的支出都必须经过理事会的讨论同意。”毛金波表示,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想成为会员,必须先到某个贫困村进行调查,持续家访和帮扶一个月,如果劝学有效果,方能申请入会。
自2010年始,协会规定每个成员负责帮扶几名孩子,除了资助孩子上学外,还要进行课外辅导。
“当初为何想到要加入协会呢?”
“因为感恩。”黄土乡黎家坝村村民黎林富2008 年就加入了协会。小学毕业后,黎林富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回家放羊,他的老师了解情况后资助了他,后来顺利读完了初中。
虽然他自己也不富裕,但他为自己身为一名志愿者而自豪。“我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让孩子们好好读书,走出大山。”
村里12岁的黎东和10岁的黎富凯就是黎林富的帮扶对象。从2012年开始,黎林富一个月给两个孩子100元,用以买学习用品。
“没有好心人的帮助,我早就不读书了。”黎东的父亲几年前去世后,母亲离家出走,他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帮助奶奶种土豆。
黎富凯的父亲去年刚去世,母亲身体不好。每天放学回家,他都要帮助妈妈做家务,在班上成绩一直靠前。“叔叔经常来家里辅导我,不会的我就问他。”黎富凯说。
37名成员,每个成员的加入都有自己的原因,或是为了感恩,或是为了延续自己的上学梦。
受助学生中有的已经毕业工作,有的已经成家立业。夏春雪去年从职校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公司上班,月薪6000元。她如今也是协会会员之一,帮扶村里3个孩子。
2007年,夏春雪的父亲因癌症去逝,正要上初三的她面临辍学。毛金波知道后,决定每年由协会出资1200元资助她继续上学,直至职校毕业。
“助学,不仅体现在资金上,更要在心理上进行鼓励和引导。”毛金波表示,前些年农村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很多女孩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或嫁人。“我们会员经常去给家长做工作,最近几年好多了。”
村里有了 “流动图书室”
在毛金波家里,一群孩子的欢笑总让山里的周末显得格外热闹。孩子们在翻阅书籍,挑选自己最喜欢看的书。
这些书是协会花钱从城里的书店买回来的,村里的孩子可以把书拿回家看,看完了再给别的孩子。
作为协会的图书管理员,黎林富感受得到山区孩子对读书的渴望。“有些孩子只要没有了农活,寒假期间几乎天天在看书,孩子们喜欢看武侠、童话和故事。”
这让毛金波意识到,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读书学习的地方非常有必要。于是,在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