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综合疗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思路探讨
摘要:通过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而采用的针灸、推拿、中药等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的启发,根据中医因时治宜的原理,提出对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探讨分期综合治疗面瘫的思路,以期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关键词:面瘫;分期;综合疗法;针灸;推拿;中药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称口眼歪斜,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炎,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明确但与受凉、劳累、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笔者针对不同时期,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面瘫30例,取得满意疗效:
1面瘫急性期
从现代医学来看,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阶段。此期为了尽快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的损害,视病情积极应用针灸和中药相结合来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此期发病1~7 d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1.1针刺治疗 取患侧穴位:阳白、丝竹空、太阳、下关、迎香、地仓、翳风、颊车、承?、人中。采用透穴针法,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迎香透睛明,地仓透颊车[1]。手法:均取患侧穴位,斜刺或横刺,采用传统平补平泻手法,轻刺激或中等刺激,1次/d,10 d为1个疗程,留针20~30 min/次。
1.2药物治疗 邓氏认为用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口服中药,方剂以牵正散为主方加味辨证论治。全蝎15 g,蜈蚣10条,白附子40 g,僵蚕30 g,地龙30 g,黄芪60 g,川芎、熟地、白芷、防风、当归、赤芍各30 g,丹参60 g。共研为末8 g/次,黄酒冲服3次/d[2]。
1.3早期治疗注意事项 因临床上观察到一些面瘫急性期患者被针刺耳周穴位尤其是电针强刺激后感觉不适,故此期在耳后颜面很少针刺,尤其注意避免刺激面神经干,同时注意避免在面部适用过多刺激手段,包括电针、按摩、拔罐等,以免加重病情。
2面瘫恢复期
此期面神经炎症水肿基本得到控制,患者耳后颜面疼痛大为减轻或消失,面神经功能开始恢复。约发病第7~20 d,病情平稳。
2.1电针治疗 取患侧穴位,以透刺为主。即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下关、颊车透地仓、四白透颧?、承?透地仓。取双侧合谷,接用G-6805电针仪,采用连续波,使面部肌肉微微收缩,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留针3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
2.2艾灸治疗 起针后,用艾条灸相应的穴位,使患者有温热感,局部微红为度,连续灸3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4]。
2.3按摩治疗 治疗期间,嘱患者每日自行面颊、眼睑、眉及口唇周围施于手法按摩。按摩2次/d,20 min/次,按摩后尽量使面部肌肤温度上升至潮红,以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据临床报道:在面瘫恢复期应用电针疗法与灸法、按摩疗法相结合可明显增强疗效。万氏、封氏均用此法治疗面瘫总有效率达95%[5]。
3面瘫后遗症期
面瘫如果长时间不恢复或恢复不完全时,即可产生后遗症,可见不同程度的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患者自觉面部僵板不适,易疲劳,流泪等。
3.1在急性期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留针30 min,1次/2 d。起针后予以轻柔手法按摩面部相关穴区,6 d为1个疗程。
3.2可用针尖较钝的梅花针循面肌纹理的走向轻扣刺患侧面部,1次/d,15 min/次,以刺激面部腧穴。
3.3重用艾灸疗法,灸相应的穴位,使患者有温热感,局部微红为度,连续灸3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
3.4间隔运用巨刺针法左取右,右取左。
3.5远道刺可交替使用百会、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
此期邪去正虚,面部针刺手法宜温和,同样不宜过度刺激以免加重后遗症状。治疗期间嘱患者对镜练习面肌活动,以助功能恢复。笔者认为在治疗期间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对促进面瘫的恢复是非常必要的。
4讨论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颜面经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所致[1],以青壮年发病为主。该病发病迅速,多数患者在睡醒后一侧面部呆滞,麻木,瘫痪,不能做皱眉、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露睛流泪,额纹、鼻唇沟变浅,部分患者有耳后乳突部压痛感。笔者认为本病在治疗时机和分期治疗上非常重要,急性期有效的治疗是缩短疗程的关键。因此,患者病后应及时治疗,早期治疗运用针刺激发经气,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此期选穴宜少,手法宜轻,进针宜浅,并配以口服中药牵正散加减疏风散寒,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祛风化痰,使正气得补,邪气得祛,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恢复期是面瘫综合治疗的最佳时期,治疗采用刺激量较大的透刺法,运用能提高肌肉兴奋性,调整经络功能,改善组织营养的电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