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爱者的孤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间至爱者的孤独   摘 要:百年来,人们给了鲁迅太多的注释与解读,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读懂鲁迅,鲁迅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源自他对民族、对同胞的深切的爱,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分析鲁迅的孤独。   关键词:鲁迅;至爱者;孤独   中图分类号:I210.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钱理群先生在《与鲁迅相遇》中提到过,历年给学生们讲鲁迅,期末都只布置一篇作业,题目是“我之鲁迅观”。我在此处,也借用这个题目,来说说我心中的鲁迅。   始终不相信有这样一个人,因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便作出一本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处处显出余裕,从容的风姿;因为内心“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而作出丰富深刻包含了全部生命哲学的散文诗《野草》,充满了奇突的想象,浓郁的诗情。从接触鲁迅到认识鲁迅,再到研究鲁迅,我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感慨。小学时候,从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了解到鲁迅是一个童趣盎然、无忧无邪的少年,中学读鲁迅,那时候的感觉依然清晰,《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些作品,让我知道鲁迅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的革命者,但我觉得他的文风怪异,很难理解。而如今研究鲁迅,我才的发现了这位人间至爱者的孤独和伟大。鲁迅是我们民族孤独的思想者,他的孤独是先觉者与民众的隔膜,是最先锋的战士对战友的超前。这种孤独源自他对民族、对同胞的深切的爱。这种爱不可能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然而他仍然愿意在孤独中坚持他的爱。他的一生都在与孤独扭打,也与孤独为伴。鲁迅的孤独是一个人间至爱者的孤独。   鲁迅的孤独,是由内而外的。“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鲁迅说他自己不过一个影,而且是一个孤独的影。他目光犀利,思想深刻,透视了现实和历史,憎恶黑暗与丑恶,可惜同道者寡,知音者少,内心十分寂寞。鲁迅也曾向我们袒露心扉,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中他提到:“我喜欢寂寞,又憎恶寂寞”。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正是一位真的猛士。他近乎残忍的直面自己的孤独,直面孤独所带给自己的苦痛。他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概括为两个不断交替循环的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他是何等的深刻啊!只有了解了鲁迅在与人论战中常常处于劣势,常常受到伤害,如在《故乡》中他甚至对“豆腐西施”杨二嫂都无可奈何,我们才能了解鲁迅为什么在骂人的时候总是那么狠辣决绝,不留情面,他在垂死的时候依然宣布:“我不宽恕。”可见他是多么希望改变这个世界,可见他在悲哀寂寞之余又有多么愤怒。他一生厌恶庸俗,容不得欺世盗名,更容不得为他人所用。他看到了别人所看不到的,想到的是别人所想不到的。这就注定懂他的人甚少,他便把这孤独写入他的作品中:《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是孤独的,他时时刻刻担心被人吃掉,他所有认知都是惟一的、孤立的,没有人认同他,甚至也没有人思考过同样的问题。《孤独者》中的魏连殳,都是知识者处于“零余者”状态的悲苦、悲愤的流散,处世的失落,内心的孤寂是小说的核心。可以这么说,不了解鲁迅的孤独心态,也就很难理解鲁迅的作品。而读鲁迅的作品,是需要有充分的阅历的。对中国的世态的世故,也要有强力而健全的精神才好,否则或不知所云,或为其所伤。小时候读《藤野先生》中“示众”那一段时,往往会不忍再看下去,因为似乎还不曾知道人世间竟有如此残忍是事情发生。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告别他天真烂漫的童年后,迎来的是家世的巨大转变,《狂人日记》中社会的黑暗,《故乡》中人心的冷漠,《风波》中人与传统的对立,作为家里的长子,为人兄,为人夫,为人父,鲁迅如行暗夜,如处荒原,形单影只。当鲁迅的思想文化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时,他的战斗生涯便逐渐开始了。这种转变则意味着在跨入“先进的中国人”的行列中,置身于中西文化大冲突的前沿,他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开始迅速地成熟起来,当然,这也是一个不详的转变,鲁迅在本世纪初,采用了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一段话:“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吾见放于父母之邦矣!”鲁迅终生将面对“吾行太远”的历史脱节,他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了需要上百年才能走完的精神历程,并且站在一代巨人的肩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因此,这种思想文化观念的现代性质的转变与意识构成的“超前性”,就使得鲁迅与整个中国社会实际滞顿状态之间,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对立状况,从而表现出早年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激昂豪迈的崇高理想,与淹没在黑暗、腐朽、愚昧、落后之中之近代中国社会现实相“脱节”的孤独意识。鲁迅本人也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林贤治曾说:“鲁迅远远地走在前面,我们跟他不上。”是的,当我们无法与他并行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他的背影,他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