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大药箱”
去中药店里买药时,你会看到成排的抽屉里装着干的、扁的、颜色各异的药材,颇有一丝神秘感。这些神秘的药材来自何处呢?它们中的一些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去湿地走一走,或许就能看见它们的“真身”。
芡实荆棘里的“补品”
早在东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芡实”就被列为上品记载。书中说它能“令耳目聪明”,是滋补身体的上好药材,甚至还有人把它当作“水中人参”来追捧。不过,功效如何暂且不说,芡实比人参要好吃倒是真的――它富含淀粉、味道清甜。这等美味自然不会被好吃的人放过,在中餐中甚至还有个术语―“勾芡”。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勾芡所用的淀粉最初就来源于芡实的芡粉。在八宝粥里,也经常能见到它白胖的身影。
不过,若真是到池塘湖沼中找这些小白胖子,还真要费些功夫,别的不说,单是芡那浑身的针刺就令人触目惊心。再加上芡与睡莲同族而且身形相仿,恍惚间让人觉得,这不是中了妖法之后的睡莲吗?
刺刺的梗上长刺刺的叶,刺刺的叶边开着刺刺的花,等到9月下旬,花开了又合,变成刺刺的果儿,真正的芡实将要登场。浑圆的果实上伸着尖尖的萼片,再披挂上重重尖刺,仿佛一只黄毛绿喙的鸡头,而俗称“鸡头米”的芡实就包裹在其中。这么多刺,剥的时候很容易被扎到,若没有工具,鞋子就有用了。用鞋底把刺儿头使劲蹂躏一番,直到硬刺软倒、服帖,再小心地从萼片的位置剥开果皮,就能看见一粒粒嵌在海绵质小室里的种子了!品尝一下,味道稍甜,其中又透着涩,吃完之后喝口清水,嘴里便是无比的清甜,回味悠长了。
鱼腥草药食两界“腥”风尚
想要认识鱼腥草,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摘一片叶片揉碎闻味道――仅仅一缕味道入鼻,就足以让人恍然间如同置身于水产市场,一手的鱼腥之气“留香”许久,知道“鱼腥”二字绝非浪得虚名,从此印象深刻。味道虽然恼人,鱼腥草全草却都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鱼腥草大名叫“蕺(jí)菜”,一个很雅致的名字。鱼腥草大多生活在池塘边、溪畔等阴湿环境里,有着心形的叶子,下面是稍带紫色的茎,匍匐成一片。春末夏初开花时,会有四片白色的“花瓣”,但这“花瓣”其实是变异的叶片,“花瓣”之上小毛刷似的短棒棒才是它密密的小花。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鱼腥草变名为“折耳根”风行于西南地区。凉拌折耳根入口鲜脆,微微有点涩,配料的味道调和着鱼腥草的鱼腥味,冲击着味蕾和鼻腔。和香菜一样,它的独特气味是由醛类引起的。不解风情的科学家发现鱼腥草中含有致癌的马兜铃内酰胺,但很多吃货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拜倒在鱼腥草脚下。
菖蒲香气袭菌
在溪旁水边,你若小心留意,便会注意到水里那一丛丛翠绿长叶,它们带着清新之气,芳香袭人,这就是菖蒲。菖蒲的株型亭亭玉立,叶子更是像剑一样挺拔,颇有威武之气,因此,它们还有个名字“蒲剑”,又因近水而生,也叫“水剑”。更形象的是,这些剑一样的叶子还有个非常明显的叶脉,恰如剑脊。
在《神农本草经》中,菖蒲和芡实一样被列为上品,据说可延年益寿。不过现代医学却不支持这种观点,认为菖蒲有小毒,如果没有医生的指导,可千万不要擅自服用哦。
在古代,菖蒲还有超然的地位:传说尧帝时期,天神将菖蒲赐于凡间,赋予它驱邪避害的神性,人们称之为“尧韭”,还替它安排了生日:每到农历四月十四,给菖蒲修剪根叶,供养于书桌庭案之上。随着时代演变,这些风俗早已消匿。只有每年端午节,菖蒲才会拾起存在感,和艾蒿一起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门楣上,承载着人们防疫驱邪的美好愿望,为热闹的节日增添一缕药香。
水蛭让热血奔流
水蛭这种动物很多人都讨厌,但在中国的传统医学里,水蛭可是一味很有历史的中药,据说能疏通血管,消除瘀肿。现代医学也发现,水蛭唾液中的水蛭素是迄今为止效力最强的天然抗血凝剂。
水蛭,顾名思义,生活在多水的地方,在野外湿地遇到水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如果发现这些小魔鬼吸附在皮肤上,先深吸一口气保持冷静,用手轻拍让它脱离皮肤,也可用酒、盐水或清凉油涂抹在它身上和吸附的地方,让它自然脱出。
更多时候,这些家伙总是无声无息地吸饱了血,只留下三角形的伤口,仿佛在说,水蛭“到此一咬”。被咬的伤口在一段时间内血流不止,血色鲜红,不过不用担心,这是水蛭素发作的结果。若是心里不安,可以用医用酒精消毒清洗伤口,再用干净的纱布加压将伤口包扎,就能止血了。
珍珠苦痛背后,光彩照人
珍珠,我们平日里熟悉的一种宝石,具有与生俱来的淡雅光泽和浑然天成的圆润形态,不需雕琢就是艺术品。它是如此的璀璨夺目,可以想象人们第一次从贝壳里发现这样的宝贝时,会是多么惊叹于天地造物之神奇,以至于流传出“感月生珠”、“鲛人泣珠”等故事。千百年来,珍珠被赋予了太多传奇,它的莹莹光华一直闪烁在帝王的皇冠和权贵的装饰之上。
早在4000多年前,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