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修辞手法)学案.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 (明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详解析) (3)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思想情感 。 (谈效果、表感情) * * * * * 2013年高考专题复习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古诗词表达技巧 3.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赋比兴、象征、对比、联想、想象、衬托、 反衬 抒情手法 写景手法 2.修辞方法 4.结构技巧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比喻、比拟、对偶、对比 夸张、用典、双关、互文 借代、设问、反问、叠字、 通感、反复等。 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 色彩的描绘、白描、细节描写、工笔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 侧面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用典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圈养/终成眷属 堤坝/提心吊胆 作祟/崇山峻岭 B.鸟瞰/不堪一击 玷污/拈轻怕重 模仿/装模作样 C.禅让/潺潺流水 评估/怙恶不悛 搪塞/敷衍塞责 D.媲美/鞭辟入里 龃龉/咀嚼品味 看守/看家本领 【解析】 A项,juàn,dī/tí,suì/chónɡ;B项,kàn/kān,diàn/niān,mó/mú;C项,shàn/chán,ɡū/hù,sè;D项,pì,jǔ,kān。 【答案】 B 2013年高考专题复习 比喻、比拟、对偶、对比、夸张、用典、双关、互文、 借代、设问、反问、叠字、反复、排比、通感、反语 修辞手法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 、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 答题步骤。 3、学习解答修辞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简析《望洞庭》运用的修辞手法。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答案:运用比喻,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尽显月下湖面之澄澈空明,将湖中的君山比作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更显水色清幽。山水映衬,精美绝伦。 1.使形象的特征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某诗句运用比喻。将( )比喻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物的( )特点,化抽象为具象,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作用】 【套路】 运用拟人。 “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运用拟人。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请简析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 2.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突出作者的情感。 【作用】 【套路】 某诗句运用拟人。将( )拟作人(或人格化),写出(诗句含义),突出了某物( )的特点,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简析下面诗歌的修辞手法。 陶 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陶 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将制陶者辛劳却屋无片瓦与富贵者不劳却居住大厦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揭露了极端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用】 1.突出对象鲜明的特点; 2.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套路】 某诗句运用对比。将( )和( )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了某物( )的特点,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运用夸张。愁生白发,诗人写白发竟有“三千丈”,突出愁思的深重。   用夸张手法。写太乙山高可耸天,远可近海,极言山之高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王维《终南山》 分析下面诗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