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9说“木叶”课件.ppt

【高考必备】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9说“木叶”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导学案 柞水中学 王修儒 2016.9. 林庚 语 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林庚做人的正直品格,学者的严谨精神。 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学会鉴赏中国古典诗歌。 3.学习比较分析法与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技巧。 林庚(1910-2006)1(共3页)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逊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林庚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沈从文称其在文学、法政、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均为其弟子。 林庚(1910-2006) 2(共3页) 1930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完二年级的林庚自愿转到了中文系。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后,林庚成了清华园“四剑客”之一。他与另外的“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三位先生常在一起谈论文学创作。用季羡林先生的话说,四个人“方言高论、无话不谈,‘语不惊人死不休’。个个都吹自己的文章写得好,不是梦笔生花,就是神来之笔。” 他们一起听过当时名噪一时的女作家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结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却和郑振铎先生成了朋友。林庚的作品,得到了教词选课和诗选课的俞平伯与朱自清的赏识。1933年,林庚毕业留校,担任时任中文系主任朱自清的助教,并为闻一多的国文课批改学生作业。 晚年的林庚先生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 林庚(1910-2006) 3(共3页) 在北大中文系老一辈的学者中,林先生是享寿最高的一位。在为先生九十华诞祝寿的时候,有人曾向先生请教过他的长寿之道,先生回答说:“有两条,一条是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再一条就是多吃胡萝卜。”先生所说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这当然首先是指的淡泊名利,先生的淡泊名利是人所共知的,可以说是保有陶渊明之风,承继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但据我的体会,其含义又还不止于此,其间还包含了在《西游记》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和乐观精神。先生被称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另一条养生之道就是喜欢体育活动。林庚先生很喜欢打乒乓。 名家评 我承认在我的所有习作中,写得最好的,还是我学习林庚先生的那些诗。林先生也许并不知道,在我心中,他始终是我的诗歌启蒙者和引路人。——谢冕 皎如白雪,煦若阳春。六十年来,实钦此心。 —吴组缃 手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 ——吴小如 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 温故知新1(共2页) 1.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技巧 要恰当地概括文章要点,需要阅读者具有较强的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必须总览全文,把握整篇文章,而不可拘泥于某些词语,要善于找全文、全段的中心句、指示句、过渡句、起首句、总结句,把握全文脉络,理清各段间的联系,找准内容要点。具体方法: (1)直接提取要点。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经过删改,转化成自己的答案。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先分部分、分层次,把握其脉络,再概括层意。 (3)概括性语句一般是判断句。 温故知新2(共2页) 2.比较分析法指用与所述事物在某方面相同或相反的材料进行类比或对比,从而揭示出材料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分类比与对比两种。 类比法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用作类比引用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还有自然现象和社会幽默小品。 对比法: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点的目的。又可分为“横对”与“纵对”。“横对”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纵对”是把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自主学习与检测 1.基础积累(见《新学案》第59-60页内容),要求:相互提问能准确回答。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新学案》第60页“结构图示”,能说明每一项内容对应的自然段内容。 3.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用“树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