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认“三国”真假——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里是如何描述“三顾茅庐”的? 《三国演义》的描述: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三国志》的记载: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辨认“三国”真假——草船借箭 辨认“三国”真假——草船借箭 《三国志》的记载:(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三国演义》的描述: 用奇谋孔明借箭 (第四十六回) 献密计黄盖受刑 《三国演义》虽是文学作品,但大多取材于史料与传说,可谓“七分虚,三分实”,对我们研究那段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我们切不可将里面所描述的故事当作历史史实来对待,这是一定要明确的。 《三国志》是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但同时,《三国志》文辞简约,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况且,陈寿是晋国人,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我们认识三国真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感悟“三国”情怀 感悟“三国”情怀 《三国志》——陈寿的三国 《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的三国 我的三国…… 感悟“三国”情怀 曹操能够异军突起、势力增强的原因? 再现“三国”风云——渐露锋芒 政治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 处于有利地位。 经济方面:采取屯田措施,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曹操 袁绍 袁术 马腾 刘表 孙策 再现“三国”风云——官渡之战 时间:3分钟 任务:快速阅读“官渡之战”大小文字,圈点标划重要知识点,并完成表格: 阅 读 并 归 纳 时间 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 再现“三国”风云——官渡之战 十万人 三四 万人 曹 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官 渡 之 战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乌巢 以少胜多 再现“三国”风云——官渡之战 发言人:曹操 曹操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绍,您能分析一下胜利的原因吗?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军事上,战术得当 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再现“三国”风云——北方统一 《龟虽寿》提到“…志在千里,…壮心不已”,那么统一北方后,他又有怎样的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要统一天下,主要对手是谁? 再现“三国”风云——剑指天下 曹操 刘备 孙权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 再现“三国”风云——剑指天下 时间:3分钟 任务:快速阅读“赤壁之战”大小文字,圈点标划重要知识点,并完成表格: 阅 读 并 归 纳 时间 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 刘 孙、刘联军 孙 赤壁 大战 二十多万人 五万人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看图说史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75,说说曹操失败的原因?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强而败,你能分析原因吗? 发言人:诸葛亮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孙、刘 曹操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骄傲自满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战略得当 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 用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袁绍 曹操 曹操 以少胜多 208年 曹操 孙权刘备 5万 20多万 3-4万 10余万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启示:骄兵必败,战争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及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时间:2分钟 任务:快速阅读“三国鼎立”大小文字,圈点标划重要知识点,并完成表格: 阅 读 并 归 纳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蜀 吴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蜀 吴 曹操死,三国始 再现“三国”风云——三国鼎立 曹魏重视农耕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