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Anming Li, Dept of MSE,hpu 铸铁石墨形成机理探讨 时晓 1.铸铁的分类及石墨化过程 2.灰铸铁石墨特点及形成机理 3.球铁石墨特点及形成机理 4.蠕墨铸铁石墨特点及形成机理 根据碳在铸铁中存在的形态不同,通常可将铸铁分为白口铸铁(Fe3C)、灰口铸铁(石墨)及麻口铸铁。 灰口铸铁中,根据石墨的形态不同分为 普通灰铸铁 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 蠕墨铸铁 1.铸铁的分类及石墨化过程 1.1铸铁的分类 1、石墨为稳定相,具有特殊的简 单六方晶格,石墨的强度、硬 度和塑性都很差。 2、可以直接析出石墨; 3、Fe3C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 铁素体和石墨, 即:Fe3C→3Fe+G(石墨)。 1.2.1 铸铁中的石墨 1.2 石墨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石墨结构 铁碳合金的结晶实际上存在两种相图,即Fe3C-Fe和 Fe-G相图,铁碳合金结晶条件不同可以全部或部分地按 照其中的一种或另一种相图进行结晶。 1.2.2 Fe-G相图 1.2石墨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两个相图的比较: Fe—Fe3C 相图 Fe—G 相图 共晶温度 1148℃ 1154℃ 共析温度 727℃ 738℃ S点 0.77% 0.68% E点 2.11% 2.08% C点 4.30% 4.26% 1.2.3 石墨化过程 铸铁组织中石墨的形成叫“石墨化” 过程。 第一阶段: Lc AE+G 共晶石墨 第二阶段: A G 二次石墨 第三阶段: AS Fp+G 共析石墨 1.2石墨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一、二阶段石墨化完全进行 → C主要以石墨存在 第三阶段石墨化完全进行→ F基体+石墨 第三阶段石墨化部分进行→ P+F基体+石墨 第三阶段石墨化没有进行→ P基体+石墨 第一、二阶段石墨化部分进行 第三阶段石墨化没有进行→ 石墨与Fe3CⅡ共存 第一、二阶段石墨化没有进行 第三阶段石墨化没有进行→ C以Fe3C形式存在 冷速 慢 快 灰口铸铁 麻口铸铁 白口铸铁 1.2.4 石墨化程度与铸铁分类 1.2石墨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碳当量,↑时间 → 有利于石墨化 冷速慢 → 促进石墨化 冷速快→ 抑制石墨化 1.2.5 影响石墨化的因素 化学成分:C、Si促进石墨化元素 Mn、S阻碍石墨化元素 冷却速度: WC + Wsi (%) 1.2石墨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A型 D型 C型 B型 F型 E型 金相组织特点及对性能的影响 灰铸铁主要石墨形态 2.灰铸铁石墨特点及形成机理 A型石墨 A型石墨是在石墨的成核能力较强,冷却速度较慢,共晶转化在很小的过冷度下进行时形成的片状石墨。 1.低的过冷度 2.足够的形核核心 有论文认为,共晶度较小的情况下,强脱氧元素Al和Zr在孕育前进行0.007%~0.010%的预处理对石墨形态控制明显有利 2.灰铸铁石墨特点及形成机理 B型石墨 B型石墨呈放射状,其实质上是中心部分由D型石墨组成,放射状的外围则为A型石墨。 共晶团的中心部分形成过冷(D型)石墨,随着结晶过程的进行,在共晶转变中释放出结晶潜热向周围散出,导致结晶过冷度降低,故外层石墨生长速率延缓,石墨片又逐渐长成了片状,而且沿着热流的方向长成了辐射状。再进一步向外发展时,由于热流已不再有明显的辐射方向性,故外围又长成了蜷曲的片状ATYPE石墨。 B型=A型+D型 2.灰铸铁石墨特点及形成机理 C型石墨 C型石墨是在碳当量很高(过共晶),冷却速度很慢的情况下出现的粗大石墨形态。 容易产生C型石墨的两种情况: 一是生铁遗传性因素引起形成C型石墨,电炉本身过热温度低,生铁中的粗大石墨不能完全熔化。 二是部分增碳剂进入铸件型腔随其余铁水一起结晶凝固,这部分石墨就起到了过共晶成分铁液先析出的初生石墨的作用。 2.灰铸铁石墨特点及形成机理 D型石墨 D型石墨形态特征是在奥氏体枝晶间分布着大量细小而无一定方向性的近似点状石墨。 这是由于铁水缺乏形核因子或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