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学习之道.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的学习之道   在英杰辈出的中国近代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当属曾国藩。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儒,又是一个文可治国、武能安邦的奇才。他27岁才中进士步入仕途,但37岁即官至二品,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先后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加封一等毅勇侯,有清一代没有第二人。他以编练湘军起家,扑灭太平天国,使行将灭亡的大清王朝又延续了50多年;他大力兴办洋务,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他教子有方,子孙后代人才兴旺,一部《曾国藩家书》流传后世。曾国藩一生严于修身、治学、治军,成功实践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最高追求。   实际上,若论资质,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人物相比并不算出类拔萃。他14岁参加县试,考了7次直到23岁才中秀才。自视甚高的左宗棠就曾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曾国藩也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余性鲁钝”。或许是知晓自身的愚钝,曾国藩后天以勤补拙,他的善于读书、勤于学习在晚清士林中鲜有人及。细究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成功,也可以说是读书学习的成功。正是一生的好学,为他日后成为晚清政治魁首、军事栋梁,中兴一代名臣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曾国藩的学习之道,在今天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读书贵有志   人贵有志,为何学习,是读书的首要条件。曾国藩在致家中诸弟的信中郑重其事地谈道:“盖士人读书,第一要立志。”“有志者则断不甘为下流。”古往今来,无志者得过且过,非有志者事不能成。曾国藩说:“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诚然,孔孟虽贵为圣贤,也是普通人靠后天的努力修炼而成。因此,曾国藩指出,“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他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而这改变的方法就在于立志。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就日后的事业,也有赖于其年轻时立下的志向。他在20岁后立志学圣贤,为此还改号“涤生”,意思就是要荡涤旧染的污秽,以获得新生。   自隋唐开科取士以后,读书应仕、猎取功名成为大多数读书人的终极目标。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就是一个醉心功名的读书人,43岁考上秀才方作罢。曾国藩虽自幼从父学,对为何读书却与其父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自卫其身。”也就是说,在曾国藩看来,读书的本意不在于“求官”,而是“进德”“修业”,从人格和技艺上完善自己。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引导他们把人生的目标重点放在德行的修养上,不必过多考虑功名之事。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读书为明理,明理为修身,修身即为做人。他以多年的宦海生涯告诫子孙不要有代代做官的念想,“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由于曾国藩对传统仕途功名的超然和“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家训的世代相传,曾氏后人更多的是凭一技之长在教育界以及化学、数学、考古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不凡成绩。   学习须有恒   曾国藩把读书学习看作人生的头等大事,一生常用“恒”字激励自己。在他看来,要实现理想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须从恒字着手”。他曾以烹调食物比喻读书:如果“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那数年而不能毕一部”,正如煮食物“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用大柴乃易成也”。与此同时,曾国藩也强调不可追求立竿见影的速效,而应厚积薄发,“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   作为大清王朝最为倚重的守护者,曾国藩一生虽政务、军务繁忙,但每日读书写字的功课从未间断。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32岁的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每日学习的十二条准则,即“日课十二条”。一为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二为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为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四为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五为读史: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为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七为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为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九为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十为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一为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十二为夜不出门。自“日课十二条”定下后,曾国藩硬是以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坚持始终,即使在晚年病重的情况下犹手不释卷。正所谓,欲成就非常之事业,必有非常之毅力和恒心不可。   治业必专精   曾国藩对治学须专精的观点深以为然。他说:“凡看书只宜看一种,一种未毕而另换一种,则无恒之弊,终无一成;若同时并看数种,尤难有恒,将来必不能看毕一种,不可不戒。”人生短暂数十春秋,要读的书浩如烟海,要研究的问题数不胜数,唯有专精一业,专攻一学,才能将所学升华,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曾国藩一生博览群书,治学继承桐城派方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