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段主要内容,结构作用 开药方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治病根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谈古”到“论今” 第五段主要内容 谈古论今,纵横对比,讽喻现实 古 今 六国与秦:诸侯 北宋:天下之大 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在六国下 对比 结论: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论 证 方 法 “古人云:… …” 引证法 加强论证说服力 六国灭亡史实 例证法 证明观点正确性 秦与六国、六国之间的对比 对比法 证明破灭必然性 因果论证(第一段) 假设论证(第四段) 引证法,引用古人的话,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 例证法,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对比论证,用秦国与六国对比,六国之间的对比,以证明六国破灭的历史必然性。 明 确 方 法 苏洵的《六国论》从六国灭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不要妥协,团结一致,共同抗秦的观点,作者的写作目的,主要是针对当时北宋外有契丹、西夏强敌,作者属于主战派,所以特别强调内部团结的重要性。 现实启迪 不要畏惧强国,不要屈服于霸权主义、强权外交; 不要屈从于强权政治; 不要为权威所吓倒…… 《六 国 论》《过 秦 论》《阿房宫赋》 阅读比较 《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 评论的内容 写作的意图 论证的方法 三篇文章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这段史实; 三文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作者所处朝代的帝王进行规劝; 三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苏洵的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妥协投降,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贾谊的从秦亡的教训“过秦”的角度立意,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借古规汉:建议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以仁义治天下。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从秦亡的教训立意,提出“秦爱纷奢”而亡国的观点,借古讽今: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劳民伤财,不要重蹈秦亡之覆辙。 1、古今异义词 A、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 C、后秦击赵者再 D、始速祸焉 E、可谓智力 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速:招致。今指速度快。) (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 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通假字及含义 A、暴霜露 B、暴秦之欲无厌 C、当与秦相较 3、词类活用情况 A、日割月削 B、以地事秦 C、义不赂秦 D、不能独完 E、李牧连却之 “暴”同“曝”。读pù,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 “厌”同“餍”。读yàn,满足。 “当”通“倘”,读“t?ng”,如果 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 “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日”“月”,名词作状语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举以予人 (6)至丹以荆卿为计 (7)赵尝五战于秦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省略宾语 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 状语后置句 4、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判断句 5、多义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 六国破灭 薪不尽,火不灭 丧失、丢失,动词 灭亡,动词。 作为,动词 成为,动词 被,介词 治理,动词 灭亡,动词 熄灭,动词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并力西向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良将犹在 如果,连词 朝着,动词 名词,军队 名词,军事、战争 动词,好象 副词,还 或曰…… 或未易量 以地事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有人,有的人,不定代词 也许,或许,连词 事奉,动词 事情,名词 起初,副词 才,副词 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故曰“弊在赂秦也”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强弱胜负已判矣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所以,因此,连词 旧,形容词 胜利,名词 战胜,动词 终于,副词 坚持到底,动词 得到,获得,动词 能,能够,动词 暴露,显露,动词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较秦之所得 诚不得已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6、“以”的词义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3)(以)地事秦 (4)洎牧(以)谗诛 (5)至丹(以)荆卿为计 (6)(以)赂秦之地封 (7)(以)天下之大 (8)(以)有尺寸之地 (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因为,介词] [凭借,介词 ] [用,介词] [因为,介词] [用,介] [用、介 ] [凭借、介] [而,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