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语文教材承载和传播历史知识的功能
[摘要]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承载和传播历史知识的功能。语文教材承载的历史知识主要包括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中的主要历史人物。虽然语文教材不同于历史教材,承载的历史知识是零散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但“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就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汲取精神的养料,还可以“鉴古识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材在传承历史知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材;历史知识;功能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22-0065-03[ZW(N]
[作者简介]李立华(1972―),女,湖南桃源人,硕士,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材的多重功能。首先,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材承载了语文教育听、说、读、写的实用功能。其次,语文的人文性又决定了语文教材的德育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传承的功能。语文教材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还具有传承知识的功能。语文教材承载的知识范围很广,文学、哲学、地理、经济、科技、民俗无所不包,其中历史知识就是很重要的一块。
一、语文教材承载和传播的历史知识的界定
历史是什么?历史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解读。笔者以为,历史是人类过去所发生的事实,构成历史必须具备两个要素:第一是事实,第二是人类过去所发生的,真实性和时代性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历史的真实性,意味着历史不是虚构的,不是凭想象出来的。像“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这些人们口头上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是凭想象创造出来的,不是事实,不具有真实性,所以不是历史。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历史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历史的时代性决定了历史必须是“过去”,而不是“现在”,更不是“未来”。如“圆明园的毁灭”“飞夺泸定桥”,这些不仅是事实,而且都是在过去发生的,所以都是历史。
历史是由一系列历史事实组成的,把历史事实用文字记载下来,就成为历史知识。每一个史实的构成要素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语文教材承载的历史知识主要包括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中的主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包括政治事件、经济事件、科技事件、军事事件等。如《蔡伦造纸》承载的历史事件属于科技事件,《千里跃进大别山》承载的历史事件属于军事事件,《张骞与丝绸之路》承载的历史事件属于经济事件。这些就是本文要探讨的语文教材所传承的历史知识范畴。
二、语文教材承载和传播历史知识的具体体现
(一)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是历史人物
首先,语文教材中很多历史方面的课文,课文的作者本身就是历史人物,他们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如《鸿门宴》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张衡传》的作者范晔,《苏武传》的作者班固,《淝水之战》的作者司马光,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又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作者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1949―197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其次,很多课文描写了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进程中做出过重大贡献、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从帝王将相到外交使者,从国际友人到民族英雄,从古代农民起义领袖到现代驰骋战场的将军,数不胜数。如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詹天佑、邓稼先,为坚持科学真理而献身的哥白尼,等等。
(二)课文描述的内容有具体的历史背景
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描述的事件都承载着大量的历史知识。如《飞夺泸定桥》描述的内容就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长达两年(1934―1936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历史背景是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在英国租借香港新界99年的期限届满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先后占领除苏联以外的一系列欧洲国家,并大肆屠杀犹太人和占领区人民。
(三)作品反映的内容是历史事件
自古文史是一家,文学与历史关系非常密切,文中有史,史中有文,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文史结合的典范。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是历史的实录,作品反映的内容就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口袋阵》记录的是明朝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倭的英勇事迹;《开国大典》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的盛况;《勾践灭吴》反映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一段历史,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称臣归附,十年卧薪尝胆,经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