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眼科临床诊疗指南.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眼科临床诊疗指南 一 睑内翻 (一) 概述 睑内翻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睑内翻和倒睫常同时存在。睑内翻分为三类: 1.先天性睑内翻多见于婴幼儿,大多由于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致。如果婴幼儿较胖,鼻梁发育欠饱满,可引起下睑内翻。 2.痉挛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睑,常见于老年人,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 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眼睑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 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 3.瘢痕性睑内翻上、下睑均可发生。由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 最主要是由沙眼引起。此外,结膜烧伤、结膜天疱疮等病之后也可发生。 (二) 临床表现 先天性睑内翻常为双侧,痉挛性和瘢痕性睑内翻可为单侧; 1.患眼有畏光、流泪、刺痛、眼睑痉挛等症状; 2.睑板特别是睑缘部睑板向眼球方向卷曲; 3.倒睫摩擦角膜,角膜上皮可脱落,荧光素弥漫性着染。如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角膜溃疡; 4.如长期不愈,角膜可发生新生血管,并失去透明性,导致视力障碍。 (三) 诊断要点 根据眼睑改变和倒睫可以诊断。 (四) 治疗方案及原则 1.痉挛性睑内翻可手术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肤和加强眼轮匝肌肌力。如有结膜炎症,应加以控制。 2.瘢痕性睑内翻必须手术治疗,可采用睑板楔形切除术或睑板切断术。 3.术前术后应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伤口换药。 二 慢性泪囊炎 (一) 概述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潴留于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所致。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其发病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有关。 (二) 临床表现 1.泪溢,并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2.挤压泪囊区有分泌物溢出,该区可有局部肿胀、轻度压痛或无明显压痛;泪小管阻塞者有时可扪及囊性肿物,即黏液性囊肿。冲洗泪道不通畅,并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反流。可见结膜充血,下睑皮肤出现湿疹。 (三)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明确诊断。 (四) 治疗方案及原则 1.眼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滴药前应先挤出分泌物。可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滴眼液冲洗泪道,每周1?2次。 2.上述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常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或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 4.术后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眼药点眼,静脉用药抗生素抗感染,冲洗泪道,鼻腔局部用药。 三 泪道阻塞 (一) 概述 先天因素、创伤、烧伤、炎症粘连、异物、肿瘤或手术后瘢痕等均可造成泪道阻塞,可发生于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等部位。 (二) 临床表现 1.流泪 由于流泪可造成内眦部皮肤潮红、粗糙,甚至出血、糜烂。 2.常伴有慢性结膜炎、湿疹性皮炎、下睑外翻。 3.泪道冲洗不通或不畅,冲洗液反流,甚至有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 (三)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表现及冲洗泪道的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四)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泪小管阻塞 先滴用抗生素眼液后用泪道探针探通,开始时可用较细的探针,以后逐渐使用较粗的探针,直到泪小管通畅。必要时泪小管内留置硅胶管支撑,保留3个月。 2.泪囊鼻泪管狭窄阻塞 在滴用抗生素眼液后用泪道探针探通,开始时可用较细的探针,以后逐渐使用较粗的探针,直到泪管通畅。通畅后留置硅胶管3-4个月。 四 翼状胬肉 (一) 概述 翼状胬肉为常见的多发眼病。一般认为本病是在外界刺激作用下,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纤维血管增生所导致的慢性炎症与变性性病变。患者多为成年人,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增生組织可向角膜透明区发展。 (二) 临床表现 1.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活动期或较肥厚的翼状胬肉患者可有 眼部异物感。 2.当侵及角膜透明区时视力下降,严重时可影响眼球的转动。 3.翼状胬肉多发生于鼻侧球结膜,少数可在颞侧。呈三角形增生的血管纤维膜,头部指向角膜。 (三) 诊断要点 1.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2.应注意与假性翼状胬肉相鉴别。 (四)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刺激症状严重、体部增生明显及头部侵及透明角膜的翼状胬肉,应该切除。目前可采取联合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2.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普拉洛芬眼液滴眼,可配合绷带镜。 五 细菌性角膜炎 (一) 概述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及缺损区下角膜基质坏死的化脓性角膜炎,又称为细菌性角膜溃疡。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角膜外伤史、慢性泪囊炎是常见的重要致病因素。 (二)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常有角膜创伤或戴接触镜史。淋球菌感染多见分娩时经产道感染的新生儿脓漏眼。 患眼有畏光、流泪、疼痛、视力障碍、眼睑痉挛等症状。 患眼睫状或混合性充血,重症者眼睑、球结膜水肿。 病变早期角膜上 出现界限淸楚的上皮缺失,其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