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家园同心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彩家园同心建   兵团的历史是以天山为书脊打开的一册经典,兵团人“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壮举是她动人心魄的篇章。从进疆那一刻起,兵团人就牢记“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铮铮誓言,将竭尽心力的作品写在天地之间,使这部经典焕发出熠熠华彩。   60年追梦:美好家园共建   1951年2月,一场“拉石头运动”轰动了整个迪化(今乌鲁木齐)。   那是一个“为家园而战”的冬天。从乌鲁木齐三屯碑到五家渠的冰雪路上,为了修建和平渠,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和战士们一起拉着装满片石的爬犁,喊着号子,你追我赶,干劲冲天。霜花结满眉发,冰凌挂满征衣,拉石头“大军”浩浩荡荡,滚滚向前。   饱受苦难的新疆人民何曾见过这样的劳动大军?人们倾城出动纷纷加入。   1951年5月1日,和平渠建成通水,乌鲁木齐、昌吉的大片土地得到灌溉。和平渠成为进疆解放军送给新疆人民的见面礼。军垦战士和新疆人民共建家园的梦想由此开启,安宁、祥和、美好是这一梦想的主题。   新疆和平解放后,局势复杂、匪患横行。匪势最盛时,曾裹挟群众3万余人,各族人民深受其害。然而,在很多老新疆人的记忆里,进疆解放军的到来,意味着生活安宁、家园祥和。   进疆后,解放军作战百余次,对匪徒穷追猛打。到1952年,新疆境内的土匪基本被歼灭,2.3万余名牧民得到解放,17万多头牲畜重新回到了各族群众的手中。   1954年兵团成立时,已有军垦农场34个,其中9个是机械化农场。到1966年,兵团共建起158个农牧场、116个工矿企业,耕地面积达到1212万亩。   在不断取得辉煌“战绩”的过程中,兵团人从未停止与新疆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追梦之旅。至今,对于很多新疆人来说,“五好建设”仍是温暖那段岁月的最美回忆。   1963年,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建设像兵团农场一样的好条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居民点的“五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年起,兵团即每年拿出资金800万元,帮助地方进行“五好建设”。   乌苏县车排子大队是“五好建设”中远近闻名的样板。农七师二十团农场(现七师一二三团)与它结成“五好建设”对子。1964年,车排子大队的粮食总产比前1年的39万公斤增长2.5倍,生产粮食63万公斤,棉花产量则由2000公斤骤然增长27倍!   路是家园的命脉,对于远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来说,尤为重要。   60年来,兵团人参加了修筑兰新铁路、中巴公路、南疆铁路、北疆铁路、独库公路、乌伊公路、兰新铁路复线等公路、铁路。在修筑兰新铁路中,有二分之一的工程是由兵团人完成的。在修筑独库公路时,平均每修1公里路就要牺牲1个兵团人。   兵团人为新疆人民实现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铺设了跑道!   60年跨越:融合经济共进   做了兵团人,就注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紧紧地与祖国赋予的使命联结在一起,同新疆各族人民的利益联结在一起。60年来,兵团人和新疆人民朝着“像一母之子齐心,像一鹰之翅合作”的目标,促进经济融合发展,不断向前迈进。   进疆之初,新疆经济凋敝,20万大军吃饭成了问题。怎么办?战士们的回答振聋发聩:决不给新疆各族人民增加负担!   千军万马扑向荒原,进军塔里木,开发准噶尔,哪里艰苦哪里安家。战士们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出了一片片大漠绿洲。   1950年,驻疆部队开荒96万亩,播种83万亩,收获粮食3290万公斤、油料186万公斤,瓜菜2254万公斤,牲畜18万头。粮食足够全军自给7个月。1952年,部队播种162万亩,粮油蔬菜全部自给,马和拖拉机代替了人拉犁,崭新的营房代替了地窝子。   新中国成立之前,全疆没有像样的工业,没有一枚机制钉、一尺机织布、一寸铁路线。   为创办新疆工业,驻疆部队把国家拨付的军费作为建设资金,军垦战士节约粮菜、衣帽、鞋袜,一个月的菜金吃两个月,每月3元的津贴拿出2元。   不久,当新疆工业需要起步时,兵团将八一钢铁厂、八一面粉厂、七一纺织厂、十月拖拉机厂、乌拉泊水电站等19个大中型骨干企业无偿移交地方,为新疆工业起步行了奠基礼。   1975年,兵团又将铁门关电厂、和静钢铁厂、新疆化肥厂、天山化工厂、新疆卷烟厂等82个企业再次移交地方。   如今,当年移交的企业大多数已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从兵团自身的发展来看又是多么需要拥有这批企业。但是,兵团人无怨无悔,为国分忧,让利于民。   当梦幻般的丝路驼铃声成为古老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文明和经济腾飞。兵团、地方如何取得更深层次的融合、跨越式发展,成为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兵地融和发展势头迅猛,并着力“在深化兵地融合、探索完善融合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   七师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天北新区,如今,这个新区已成为兵地共建双赢的示范区。七师没有财政的“瓶颈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