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肠套叠30例临床分析
摘要: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的小儿肠梗阻第一位的疾病。不少肠套叠都是先在儿内科住院、治疗,病情无缓解,继而出现肠套叠的典型症状,请外科会诊才转科治疗。如何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不但需要儿科临床医生熟悉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需要儿科临床医生了解肠套叠的病因,如此才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我院2006~2010年诊治的30例肠套叠总结如下。
关键词:肠套叠;诊断和治疗;B超下温盐水灌肠;空气灌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以成人居多,原发性则多见于婴幼儿。而小儿肠套叠临床具有典型表现:呕吐、便血,腹痛及腹部包块。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对其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病例,男性21例(70%),女性9例(30%);年龄2个月~3岁,其中2个月~1岁占24例(80%)。12~18个月5例(17%),18个月5例(3%),2个月~3岁。
1.2临床表现 ①30例均有阵发性哭闹,伴有胃纳差、呕吐、排血便(4例无排血便,但直肠指检手套有鲜红粘液血迹粘附),3例年龄偏大小儿自诉阵发性腹痛。②发病前11例有上呼吸道感染,10例有感染腹泻。③28例于脐右上方腹部触及包块,2例于脐左上方腹部触及包块,均呈腊肠状,表面光滑,稍可推动,稍压痛,右下腹空虚感,26例肠明音亢进,4例肠鸣音弱。
婴幼儿肠套叠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原发性肠套叠30例中5例病因不明,即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大部分患儿发病前都存有易发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道感染等。这种肠道感染多系病毒引起的腹泻,因为手术中发现肠套叠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管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如肠管水肿、渗出等),仅1例发现肠壁有点片状脓苔,应考虑细菌性肠道感染。从手术复位的病例中我们选择10例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取淋巴进行病毒检测,其中8例检测出腺病毒。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肠套叠患儿在复位前取咽拭子12例检测出腺病毒阳性8例。有腹泻病史患儿留大便6例,检测出轮状病毒4例。以上均说明婴幼儿肠套叠发病与病毒感染相关。
小儿肠套叠发病急,病程短,继发性肠套叠少见 本组患儿发现肠道器质性病变:小肠憩室3例,回肠纤维索带压迫1例,回盲部黏液囊肿1例。其中回盲部黏液囊肿1例,生后于1.5、3.5、4.5个月共3次发生肠套叠。前2次均行灌肠复位。第3次在我院经结肠造影明确诊断后即行手术探查。术中见系回结型肠套叠,回盲部肠腔内黏液囊肿约2.5 cm×1.5 cm×1 cm大小。术中首先将肠套叠手法复位,然后纵行切开盲肠,摘除囊肿,缝合肠壁,并行盲肠造瘘减压,术后痊愈。可见小儿肠套叠反复发作,应考虑肠道器质性病变,不满足于灌肠复位,及时手术探查,处理原发病变。尤其发生在年长儿的肠套叠,更应该放松手术适应证。
1.3辅助检查 ①空气灌肠造影:均可见空气在结肠受阻,阻端呈杯口状。②腹部B超:可见肠道环行多层套叠影。声像是高低回声相间的包块,纵向呈套间形、腊肠型,横向呈同心圆或靶环征。
1.4治疗方法与结果 对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脱水、腹胀的患儿均采用X线下低压(4.8~8.0KPa)空气灌肠或B超下温盐水灌肠整复,其中B超下温盐水灌肠整复25例,成功18例(72%);失败7例于外科手术治疗。本组肠套叠类型以回结型最多25例(83%),回回结型5例(17%)。其中2例6个月内反复套叠3次,均B超下温盐水灌肠整复成功。
2讨论
小儿急性原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近来不少学者纷纷发表文章,认为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1-2],从本组病例资料分析,大部分患儿发生肠套叠前都有先驱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腹泻等。只有40.8%的病例不明原因。病毒感染引起肠套叠的机制可以从3个方面分析:①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压迫或牵拉肠腔,造成肠管蠕动不协调进而诱发肠套叠。②是肠道病毒感染后,肠壁淋巴滤泡增生,肠壁相对增厚,肠环形肌舒张相对延迟,局部肠管相对处于痉挛状态,容易作为肠套叠的起点被推入远端肠腔内造成肠套叠。③是病毒感染后,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破坏肠蠕动的正常节律性,引起肠蠕动不协调。
B型超声波检查是肠套叠最方便且无创伤而且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检查,目前国内普遍认同诊断符合率达到80%~90%。B超的典型声像是高低回声相间的包块,纵向呈套间形、腊肠型,横向呈同心圆或靶环征[3],如果B超显示包块大而回声强且内部血流减少,应考虑坏死性肠套叠,不能强求灌肠复位而及时手术复位。空气灌肠造影是目前肠套叠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既可协助诊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届上海市杨浦区市东中学高三(上)期中物理试题(学生版).doc VIP
- 2021届上海市杨浦区市东中学高三(上)期中物理试题(教师版).doc VIP
- 上海市2020年上学期杨浦区市东中学高三物理期中试题.docx VIP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doc VIP
- 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范文)与教育科研案例·批评中的教育艺术合集.doc VIP
- 6三维建模.6三维建模.ppt VIP
- 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VIP
- 2024年度-幼儿园《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PPT课件.ppt VIP
- 大职赛生涯闯关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市东中学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合格考)_20230202233847.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