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沿海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研究
摘 要: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遗产不可分割的部分,胶东半岛海草房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当今时代经济化、城市化快速的发展给传统民居的保护带来巨大冲击,海草房面临着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的双重打击,保护与利用海草房对传承地域文化、建设地方民居旅游文化、延续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居 海草房 保护 利用 可持续
一、现状概况
山东省三面环海,当地有着独具特色的民居环境,胶东半岛位于山东东端,根据地域环境建造的海草房是山东沿海地区特色民居的典型代表。海草房的建造撷取当地花岗岩等石材为墙体,以浅海生长的海苔草铺设屋顶,风格淳朴,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的高度和谐和对生活环境美观与实用的高度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水中植被的生态状态发生变化,用于苫盖海草房的“大叶苔”等藻类植物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与海草房相关联的一系列的民风习俗、营造方法、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受影响,一个完整的传统海洋文化生态链条正在消失。
二、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一)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胶东半岛地区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降水量丰沛,风大且多雾,频繁的夏季台风造就了海草房这风吹不倒、雨浸不透、冬暖夏凉的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建筑典范。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胶东半岛地区的先民们就搭建出海草窝棚式样的房子,从秦汉至宋金时期到元明清兴盛时期才出现真正称得上民居建筑的海草房。这样的生态建筑取之自然,又是在不违背自然的前提下在人与自然之间搭建了一个完美生活空间,是当地百姓辛勤与智慧的结晶。
(二)建筑美学价值
建筑构造中,人们通常会考量材料的来源以及成本和使用寿命的性价比,海草房中粗野的天然蛮石搭配细腻易得的海草,金字塔般屋顶的精致敏感的曲线曲面与棱角分明的粗犷屋身形成强烈对比,彰显出海草房的朴素真实、自然明朗。此外,民居的立面提供了多维空间的欣赏面,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堪称一绝。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海草房的美,美得就像那些淳朴的村民,让人看着是那般舒服。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海的深邃与山的凝重相得益彰,愈发衬托出海草房的端庄淳朴、古色古香,真正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好像这些建筑就是此处所生、此地所长,它代表胶东半岛地区独具特色民居的文化,成为传统渔业文明的重要载体。
(三)民俗研究价值
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孕育出具有特色的海草房,在这地理、人文与建筑之间还夹带一中介,这便是民俗文化,它是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民族文化的根。
海草房不仅是海洋背景和文化传统所凝结的物质载体,也见证和体现了渔村村民出海捕鱼时代建筑文化的基本特征,构成了朴实无华的乡村面貌和特点,积淀了代代相传的文明资源和信息。
三、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目前,随着胶东半岛地区渔民生活方式的变迁、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原材料的减少以及苫盖工艺的失传,海草房保护工作的难度随之加大,千余年来形成的和谐环境正在被破坏,对海草房的保护虽早已提上日程,但是继续落实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保护工作中可遵循以下几条策略:
(一)“修旧如旧”原则
近年来,由于浅海养殖的大规模发展,使得海苔草异常紧缺,海草房的生命之源正在消失。现在的情况是村民修复海草房的海草是以2.2元/斤的价格购买别人家拆掉海草房的海草,虽然过程艰辛了点,但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海草的价值也加强了人们对这个地方独特资产的记忆,同时海草的再利用也避免了新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真正履行了“修旧如旧”的原则。
(二)从“静态”保护向“动”态发展的转型
保护传统民居的目的是让现在的人们了解过去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传统和生活方式,以延续其在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陶冶情操等多重价值。传统民居的文化遗产向来是自然保留下来,而不是仅仅依靠单纯的保护,只有通过再度利用现存建筑而起到一个对传统民居的更高层次与深度的保护。
瑞典为保护传统建筑,把每个地区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建筑集中搬到首都,于1891年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馆,每逢佳节,每幢建筑里都会有着特色服装的导游讲解历史,介绍风俗文化。但是随着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因为任何形式的建筑及构筑物的保护不单单是其存世的建筑,那些伴随传统建筑而存在的有文化的生命内涵、环境和氛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此,被保护空间不再仅限于建筑单体本身、生活设施及日常工具等,也包括了建筑所在空间、几千年来延续的民俗民风,同时还有依附于传统民居之上的无形遗产和无限联想,这些都是博物馆式的保护所不能给予的。
如何利用一种途径和策略化解矛盾,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参考学习资料 建筑环境 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2022年第02期.pdf VIP
- 2025年浙江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真题 .pdf VIP
- 小学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pptx
- 市政工程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方案11.doc VIP
- 遗传学英文课件:11 群体遗传学英文课件.ppt VIP
- 质量保证措施通用版.docx VIP
- 第四单元《光现象》单元检测题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解析版).docx VIP
- 简谱D 想着我Think of Me简谱歌剧魅影.pdf VIP
- (高清版)B-T 40788-2021 船舶与海上技术 海上风能 港口与海上作业.pdf VIP
- 自动化专业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