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见疾病与治疗——痢 疾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痢 疾 概 述 定义: 《内经》————“肠澼” 《难经》—— “大瘕泻” 《伤寒》将其与泄泻统归于“下利” 宋《济生方》以后———— 痢疾 历史沿革 《内经》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 《伤寒论》对痢疾作了初步的分类,指出了本病的病机是有“热”,所创“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黄芩汤”沿用至今。 《诸病源候论》将痢疾细分为赤白痢、脓血痢、冷痢、休息痢、蛊注痢等二十一种证候。 金元时注意到有传染性,有“时疫痢”之名。朱丹溪在治则上强调通因通用。 刘河间善用辛苦寒药治痢,其“行血”、“调气”等治则已称为日后治痢的重要原则。 明清后注重补脾肾。 《痢疾论》又名《痢疾大全》,清代孔毓礼,成书于1751年,编纂,总结历代所述。 病 因 病 机 感受湿毒,博结气血 病 机 体虚久痢,正亏邪恋 下痢收涩过早,邪敛日久,损伤脾胃 余邪不尽,正虚邪敛 脾胃损伤,痢疾易感 久痢不愈,可见脾肾亏虚、隐血亏虚诸证。 病 机 总结 病位在肠 病机主要是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脂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为痢。 湿滞疫毒是主要的病理因素,并贯穿发病始终,而人体体质阴阳气血的盛衰又是病机转化的关键。 注意点 本病与脾胃肾关系密切 临床中以湿热多见 气滞血瘀是常见的病理因素 类证鉴别 类证鉴别 痢疾与泄泻 相同点:⑴均多发夏 ⑵病变皆在肠道 ⑶病因有相同之处 不同点:⑴临床表现不同 ⑵病机不同 “泻由水谷不分,出于中焦;痢以脂血伤败,病在下焦。”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虚实 辨寒热 辩证结合辅助检查 辨 证 论 治 治疗要点 痢之初起,通因通用 调气行血,勿泥苦下 正虚邪恋,兼用通补 痢久不愈,内外共治 丁香、儿茶、马鞭草、马蹄金、凤尾草、马齿苋、八角茴香、六月雪、千里光、五味子、五倍子、木瓜、乌梅、艾叶、石榴皮、龙葵、白芍、白芷、白头翁、白茅根、百部、老鹳草、地榆、地耳草(田基黄)、防风、防己、当归、鸡冠花、苏木、丹皮、连翘、何首乌、地锦草、败酱草、杨梅、青黛、青木香、苦参、金果榄、金银花、细辛、侧柏叶、知母、板蓝根、鱼腥草、急性子、胡黄连、穿心莲、砂仁、夏枯草、鸭跖草、臭梧桐、桂枝、徐长卿、预知子、秦皮、秦艽、翻白草、辣廖、墓头回、紫河车、野菊花,桃金娘,白矾。 湿热痢 主症:身热腹痛,痢下赤白,舌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 加减:痢下赤多白少者; 纯血痢下纯血鲜红者; 若湿重于热,痢下白多赤少者; 兼饮食积滞者; 若气滞腹痛甚者; 痢疾初起,兼见表证;表未解里热已盛者;表已解 而痢未止者; 疫毒痢 主症 痢下鲜紫脓血,神昏烦躁惊厥,或肢冷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 白头翁汤 加减 可加药物 热毒内陷心包,肝风内动者; 若热深厥深,及时抢救。 寒湿痢 主症 痢下白多赤少,头身困重,舌苔白腻 治法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药 不还金正气散 加减 虚寒痢 主症 腹痛喜温喜按,痢下赤白清稀,四肢不温 治法 温中补肾,收涩固脱 方药 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加减 阴虚痢 主症 心烦口干,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肠 方药 驻车丸加减 加减 若热灼伤津者; 痢下血多者; 湿热未清者; 休息痢 治法:发作时以清肠为主,缓解时以调中为治 方药:发作参实痢,余邪不清予连理汤和木香、槟榔、枳实;平时服参苓白术散。 也可予乌梅丸化裁。 若噤口痢实证:用开噤散。若汤药不能进, 用玉枢丹搐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rnpnu31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